人生最好的模式: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文化   文化   2025-02-06 17:38   上海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帆书 · 徐小栩



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到底是乐观好,还是悲观好?”


有个回答让我深有感触:


“乐观和悲观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它们只是对现状和未来的一种看法而已,但导致是结果天差地别。”


的确如此,同样的境遇下,不同的心境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进而决定事态的走向。


《认知驱动》中提出一个观点:


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长期乐观,就是看到事物的意义,不执着于暂时的失利,焦虑感就会降低很多;


短期悲观,就是不盲目自信,不满足于现状,可以帮我们规避风险,拓展舒适区边缘;


当下愉悦,则是专注于眼前,享受过程,用心体会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由此看来,无论乐观还是悲观,都是一种心理能量,只要达到平衡,就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好像除了快乐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


生活的烦恼、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琐碎,哪一个都让人身心疲惫。


心理学上有个“习得性乐观”的概念。


说的是,越是消极,越容易陷入无休止的烦恼中;


若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过上健康而幸福的生活。



看过网友@一笑了之的故事。


前几年,他的肝上长了个恶性肿瘤,引起腹腔积水,急需要做手术,全家人都担心得要命。


只有他想得开,每天看看新闻热点,有说有笑,该干嘛干嘛。


看到病友情绪低落,他还主动上前开导,仿佛自己根本不是个病人。


手术后,尽管身体很疼痛,他仍然坚持下地活动,吃好睡好,积极配合治疗。


大约半年时间,他一边调养,一边学习业务,还开始尝试创业。


渐渐地,他的身体有了好转,公司也运作起来了,病痛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无畏了。


生活不会一直风调雨顺,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


只要保持正能量,积极面对磕磕绊绊,困难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凡事往好处想,把挫折看作成长的必经之路,磨难就会成为对生命的历练。


从磁场上讲,人越乐观,磁能场‬量就越高,运气也越好,日子必然过得顺心遂意。


作家刘墉,一生经历过无数坎坷。


6岁时,生父过世;9岁时,养父过世;13岁时,家被烧成一片废墟,他从火里跑出来,连眉毛都被烧光了;16岁时,他竟然病到吐血休学。


但他从来没有消沉过。


他用树枝当枪做游戏,来消化战争带来的伤痛;


他在废墟上种番茄,在荒草地上创造出了美;


他将大火的景象作成画,被很多人喜欢,还得了奖。



朱德庸说得好:“人活在世上就是一口气,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只要还笑得出来,就赢了这场人生。”


人生的苦乐都是由自己定义的,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乐观是一种力量,带领我们冲破险阻迈向坦途。


只要心中有光,就能应对世事无常,生活处处洒满暖阳。




乐观的态度可以缓解苦闷,令人精神百倍。


可一味乐观,很容易脱离实际,最后受到现实的猛击。


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认为:合理的悲观,能够激发进步的愿望,推动你前进。


如果说乐观是一种智慧,那么悲观就是一种远见。


适度悲观能让人理智清醒,看清自己的处境,明确努力的方向。


朋友方圆看起来有些悲观主义,其实她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她经常为自己见识少感到惭愧,平时谦虚低调,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跟别人请教;


她总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所以扎实苦干,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训练;


她知道天上不会掉陷阱,从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只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


一直以来,她闷声不响,生活和工作却得心应手。


很多人认为悲观是一种负能量,但它可能只是一个信号,提醒你该有所改变了。


这样既能降低预期,避免现实的落差,又能为你提供源动力。比如:


害怕失业,就去充实自己,提升技能;担心落伍,就多接触外界,紧跟趋势。


悲观主义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正视自己的短板,做出相应的完善。



想到余秋雨,他的前半生可谓一帆风顺。


年仅40岁,就被聘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头衔和荣誉更是不计其数,前途不可限量。


可他的心里,却越来越焦虑不安。


他担心没有空隙看书写作,恐怕自身的学术水平会退步。


于是,他做出一个骇人决定——裸辞院长职务,孤身走上西北高原。


在风餐露宿中,他每天用脚步丈量大地,并记录下所见所思。


次年,《文化苦旅》出版,这部作品开创了文化散文写作先河,一经问世畅销至今,也一举奠定了余秋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个时代瞬息万变,稍作松懈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沉迷于舒适区,盲目自信,容易丧失上进心,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保持适当的悲观,会对现实有更客观的感知,能够做到未雨绸缪。


坦然面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把每次危机都变成转机。


也会拼命靠近目标,把不确定性活出无限可能。




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总是不能把心思放在当下。


有的人为辜负的岁月而懊悔,有的人对未知的日子而迷茫。


工作时,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期盼周末到来,甚至期待早日退休。


休息时,想着工作上的烦心事,做不到全身心地放松,玩不到尽兴。



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曾经做过一个测试。


每天随机给手机用户发送信息,询问两个问题:


“你现在在做什么?”


“你现在的幸福感有多高?”


通过对全球18到88岁2250名受试者的反应进行分析,他得出结论:


在一天内,人们用来走神的时间竟然占到46.9%!这些时间主要用来思考过去、推测未来。


然而,这时候即使想的是开心事,幸福感也要比他们专注于眼前时要低得多。


换句话说,人只有在完全投入到当下时,才是最愉快的。


漫画家丰子恺,是个活得通透的人,他懂得享受当下。


有段时间,他辞去教职工作,举家迁居重庆郊区。


他住得简陋,穿着朴素,与家人一同犁地种菜,畜养家禽,虽然辛苦却非常满足。


劳作累了,他便倚在窗前赏鹅;闲暇之余,他就沉浸在书画的世界里。


在上海郊外劳改期间,他只要一有空闲机会,就想方设法绘画,并完成了《护生画集》第五集的90幅画。


生活的本质,是回归简单,心无挂碍。


正如他那句醒世名言所说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人这一生不过三万天,意外总是猝不及防。



有很多事,一转身就错过最佳时机;有很多人,一松手就再也没了交集。


不如“既往不念,未来不迎”,活在当下。


工作时,全神贯注;休闲时,淋漓尽致;相聚时,全力以赴。


人生是由无数个“此刻”构成的,积极过好每一天,此生才不留遗憾。


把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得惬意美好,便能获得内心的喜悦和富足。




在世界能源问题上,艾默里·罗文斯具有着当之无愧的权威。


很多人跟他请教对乐观和悲观的看法,他这样回答: 


“我既不是乐观者,也不是悲观者。因为这两者都只是不同形式的宿命论,把未来视为命运,使你免于担起责任和创造。我更相信务实的希望。”


人不能总是保持乐观或者悲观状态,而应该试着转换视角,关注事情的反馈。


以乐观为基础,增加尝试的频率,优化每次的行动。


更长远地展望,更理性地认知,更真切地生活。


点个「在看」愿朋友们都能活出最好的模式,用长期乐观缓解压力,用短期悲观解决问题,把每个当下活得精彩肆意!

作者 | 徐小栩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今日好书推荐

你知道吗?一生中90%的判断,都是你的心态在悄悄帮你做决定。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驾驭人生航船。
日常总是容易焦虑紧张?不妨来听听樊登老师解读的《心态》,带你更加积极面对生活。👇


《心态》
推荐指数:⭐️⭐️⭐️⭐️⭐️

帆书樊登讲书
欢迎关注「帆书樊登讲书」。和7000万书友一起,听懂好书,生活更好! 商务合作➕IIIris-l(请注明来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