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何梁何利奖出炉!这10位地矿科学家,载誉而归!

科技   2024-12-06 17:34   北京  

据《人民日报》消息,12月3日,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共授予56位科技工作者,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院士。

据统计,在56位获奖者中,1人被授予“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3人被授予“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的科技工作者来自地球科学、冶金材料技术、医学药学、电子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22人被授予“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包括“青年创新奖”8名、“产业创新奖”11名、“区域创新奖”3名。

今年获奖人员年龄跨度较大,最年长的已年过七旬,最年轻的还不足40岁,平均年龄约58岁,其中,“青年创新奖”的获奖人平均年龄在43岁;两院院士获奖人数占总获奖人数的四分之一,较2023年度略有上升;此外,获奖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共有7名,人数较2023年度几乎翻了一倍。获奖者中,超六成为来自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浙江大学以4位获奖者位列内地高校第一。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于1994年3月30日捐资创立的、以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科技工作者为宗旨的科技奖励基金。今年恰逢何梁何利基金成立30周年,30年来,共计奖励1638位科技工作者。为激发我国科技发展的活力、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何梁何利基金奖共设三个奖项,每年评奖一次。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人,每人授予证书、奖金100万港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每人授予证书、奖金20万港元。

矿业界梳理发现,今年的获奖者名单中,不乏地矿科技工作者的身影。其中,4人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6人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他们或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站在国际青藏高原地学研究前线;或扎根西部大地,勇闯科技创新前沿;或作为二氧化碳的捕手,在实现矿产能源领域低碳环保生产的道路上攻坚克难;或栉风沐雨数十载,在蛛丝马迹中探寻富矿……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为地矿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往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奖情况详见(点击标题可查看):

重磅!2023年度何梁何利奖出炉!

祝贺!何梁何利奖名单出炉,15位地矿科学家获此殊荣!


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王成善
[ 地球科学奖 ]

王成善,1951年11月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十余项,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美国地质学会会士”等荣誉称号。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王成善教授连续30多次进入高原和藏北无人区进行综合地质考察,多次跨越生命禁区,克服艰险,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王成善教授与团队通过西藏典型研究和全球合作,提出了白垩纪大洋红层与富氧事件原创性认识,形成了全球重大地质事件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

为了在中国实现科学深钻的梦想,从2005年开始,王成善教授提出在大庆油田所在地的松辽盆地实施大陆科学钻探,并提出了“两井(松科1井和松科2井)四孔,万米连续取芯,打穿白垩系”的宏伟目标。2018年5月26日完井的松科2井井深7018米,成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成立以来的最深钻井,也是亚洲国家组织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创造了深部钻探技术多项世界纪录。


董绍明

冶金材料技术奖 ]

董绍明,男,1962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其中2项为第一完成人),省部级和国家行业科技奖励5项。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杰出工程师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美国陶瓷学会“Global Star Award”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长期从事陶瓷基复合材料基础科学和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提出极限环境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和基体强化设计思想,发明了高热稳定、高尺寸稳定、超高温、长寿命等具有不同特性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建立了复杂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整体部件制备技术,研制成空间热结构件、遥感相机支撑结构、航空发动机热端结构等高应用可靠性陶瓷基复合材料部件;解决了陶瓷-金属异质材料连接、陶瓷基复合材料空间服役环境适应性等工程应用难题。为我国高分系列、新型飞行器系列和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等提供了关键基础材料和构件,并实现了成果转化,全线贯通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工程应用-产业化链条。


徐卓
[ 冶金材料技术奖 ]

徐卓,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期致力于高性能压电单晶、功能陶瓷、超材料及量子成像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他带领团队主持研发的“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奖项和荣誉。

三十年来,徐卓坚持“国家需求永远是第一位”,扎根西部大地,勇闯科技创新前沿,在铁电压电材料研究领域深耕积累和传承创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并坚守学术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了前沿电子材料与新材料等领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近百人。


陈晓红
[ 资源能源技术奖 ]

陈晓红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系统、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等领域的研究,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高明忠
[ 青年创新奖 ]

高明忠,教授,博导,国家杰青。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空探测(天都)-深圳大学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深部原位保真取芯探矿、月基保真取芯与分析、深部原位岩石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联合集成/优青/杰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10余项,获批立项国家能源行业标准2项,连续入选2022年、2023年全球Top2%科学家。


程芳琴
[ 产业创新奖 ]

程芳琴,教授、博导,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CO2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工业固废处理与处置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

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0余篇;授权专利90余项;出版专著5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1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卓越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王香增
[ 产业创新奖 ]

王香增,200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地质师。2014年被授予我国地质科学领域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曾获第24届孙越崎能源大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届全国“杰出工程师”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众多奖项。

王香增与团队历时15年,研发出一整套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的技术,形成了循环利用二氧化碳的高效系统。这一技术创新,使整个石化系统的碳中和进程上了一个大台阶。


许开华
[ 产业创新奖 ]

许开华,现为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商务部循环经济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国家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中心主任、湖北省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

作为“资源有限、循环无限”产业理念的提出者,从事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研究与产业化达20余年,在废旧电池、废旧灯管、电子废弃物和报废汽车等突出污染物绿色回收的关键技术领域,先后获得100余项专利,牵头制定7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十多项专利在欧美日等20多个国家获得专利授权。利用专利技术建成中国最大的废旧电池与报废电子电器的绿色处理基地,年回收处理的废旧家电和小型废旧电池占中国报废总量的5%以上,成为中国开采城市矿山资源的先行者与实践者。


胡瑞忠
[ 区域创新奖 ]

胡瑞忠,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多年来从事大陆动力学与成矿关系、矿床地球化学、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华南陆块陆内成矿作用:背景与过程”“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2年10月,以胡瑞忠命名的新矿物:瑞忠锗矿,获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全票批准。


郑有业
[ 区域创新奖 ]

郑有业是青藏高原成矿规律与固体矿产勘查评价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他带领的科研团队,面向国家找矿目标,在青藏高原开展铜多金属及稀有、稀散金属等矿产资源的成矿找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研究。近年来,他的团队承担过青藏地质找矿专项、国家科技支撑、国家“973”、行业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项目30余项。

此外,郑有业带领团队与地勘单位、矿业公司合作,先后发现与评价了我国规模最大的驱龙铜矿、朱诺铜矿、鱼卡金红石矿床等超大型矿床5处,查拉普、蒙亚啊、冲江等大型矿床7处。按近年矿产品平均价格估算,其潜在经济价值可达2万亿元。

在地质找矿研究中,郑有业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参与),教育部、湖北省、西藏自治区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1项,国家“十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及专利奖1项。


祝贺闪闪发光的你们!


往期推荐
Historical articles

初估新增资源量达超大型规模!黔中地区磷矿普查通过野外验收



强强联手!中铝集团与这一高校达成合作!



官方公告:这些矿产资源禁止对美出口!为什么?



矿权推介|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公告信息(第七十六期)


END

矿业界
新矿业:绿色 安全 和谐 智能 高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