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 仇英《赤壁图》(局部)
比如一千多年后的我们仍然很爱这个有趣的东坡。
比如在晚明,苏东坡也特别火,特别受晚明士人推崇,大家争相研究效仿苏轼的文章和诗词,为什么呢?大概是东坡那通透乐观的心性、宏博奇诡的文风与独抒性灵的意趣,为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所欣赏。
这种“崇苏”的风气还延续到了清初,甚至还达到了巅峰。
唐宋八大家里,虽然也不乏特别火的,但像苏东坡这般具象和鲜活的,就仅此一例了。
清初的文坛霸主钱谦益还发现苏东坡和“唐宋八大家”很多不同之处,除了个性鲜明,经历丰富之外,他觉得苏东坡的文章形式并不完全是以往认为的“朴实的古文”,而是和佛教经典《华严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他十分推崇苏轼文章中这类如华严楼阁般随地涌起的词句。
其同乡后学也有不少人继承了这一观念,并认为此类文字乃苏轼“大文章”。
然而在传统评价中,苏轼长于策论而短于叙事,钱谦益的观点便颠覆了当时人们对苏轼文章的总体认知。
那么,钱谦益的这一独特的苏文读法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提出又是否合理呢?既然与主流观念有了冲突,这种主张又是否能被后世的人们所接受呢?
签名版(to签)·点击图片可入手好书
《唐宋八大家与清代古文研究》以清人对待唐宋八大家这一文学典范的态度为研究对象,探索清人学习八大家散文以及利用八大家话题建构文学理论的历史状况及其成果。
全书以“唐宋八大家”话题为中心梳理清代古文的发展脉络,不仅勾勒主脉,还特别关注每个时期的“异见者”,以展现一个多层次的古文发展态势,大大增加了论述的深度;
又从观念史角度入手,探究韩柳苏重要文论在清代的发展,保留了阐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同时,选取了长期被忽略却极为重要的个案进行重点研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点击图片即可入手
满100元即赠帆布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