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快乐吗?读苏东坡啊

文化   2024-11-01 14:02   江苏  


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里,少不了苏东坡这个名字。

苏东坡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几乎每个中国人,心头都萦绕他的词句。


苏东坡是个千古全才、通才。

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作方面,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

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

明 • 仇英《赤壁图》(局部)

林语堂形容苏东坡的一生是“人生的盛宴”。

苏东坡被放逐了十多年,被贬、被抓入狱、又被贬。但是穷苦和潦倒,这些人生逆境他根本不放在眼里。他除了写文章、写词、画画、书法,还搞水利、搞教育、发明东坡肉、造酒……

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诗和远方。

他的旷达,有跨越时空的活力和张力。这次,我们把他的人生事迹和词作结合。让你认识这个“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

历代以来,苏东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很火。

比如一千多年后的我们仍然很爱这个有趣的东坡。

比如在晚明,苏东坡也特别火,特别受晚明士人推崇,大家争相研究效仿苏轼的文章和诗词,为什么呢?大概是东坡那通透乐观的心性、宏博奇诡的文风与独抒性灵的意趣,为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所欣赏。


这种“崇苏”的风气还延续到了清初,甚至还达到了巅峰。


唐宋八大家里,虽然也不乏特别火的,但像苏东坡这般具象和鲜活的,仅此一例了。


清初的文坛霸主钱谦益还发现苏东坡和“唐宋八大家”很多不同之处,除了个性鲜明,经历丰富之外,他觉得苏东坡的文章形式并不完全是以往认为的“朴实的古文”,而是和佛教经典《华严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他十分推崇苏轼文章中这类如华严楼阁般随地涌起的词句。


其同乡后学也有不少人继承了这一观念,并认为此类文字乃苏轼“大文章”。


然而在传统评价中,苏轼长于策论而短于叙事,钱谦益的观点便颠覆了当时人们对苏轼文章的总体认知。


那么,钱谦益的这一独特的苏文读法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提出又是否合理呢?既然与主流观念有了冲突,这种主张又是否能被后世的人们所接受呢?


周游老师最近出了一本新书《唐宋八大家与清代古文研究》,就是研究这个话题的。


先来个预告——11月2日晚7点半,江南大学文学院的周游老师将做客慢书房,为读者朋友们带来新书《唐宋八大家与清代古文研究》的分享会,届时老师将带着我们将跟随钱谦益的目光,聚焦于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史传类文章,通过细读与比较,体味苏轼文章之妙,并进一步了解何为“苏轼大文章”。



周游老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他对古文一直很有兴趣,研究方向也以这个为重点。

他觉得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系统总结期,因此考察清人对待唐宋八大家的态度,既可勾勒出八大家在清代的接受史,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清代古文发展脉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总结整个传统散文世界学习八大家的经验,有助于完善和建构古代散文的批评话语,具有相当的开创性。

111

签名版(to签)·点击图片可入手好书

《唐宋八大家与清代古文研究》以清人对待唐宋八大家这一文学典范的态度为研究对象,探索清人学习八大家散文以及利用八大家话题建构文学理论的历史状况及其成果。


全书以“唐宋八大家”话题为中心梳理清代古文的发展脉络,不仅勾勒主脉,还特别关注每个时期的“异见者”,以展现一个多层次的古文发展态势,大大增加了论述的深度;


又从观念史角度入手,探究韩柳苏重要文论在清代的发展,保留了阐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同时,选取了长期被忽略却极为重要的个案进行重点研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


点击图片即可入手


满100元即赠帆布书袋




慢书房
一家有人情味的独立书店,在苏州古城深处,静候每一个爱书的知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