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沈周遇上莫兰迪,万物从大化,心澄便无言

文化   2024-11-08 10:52   江苏  

“当沈周遇上莫兰迪”系列瓷板画(局部)   刘涵宇/绘





沙龙预告

开门见山了,11月9日(周六)10点,景德镇新锐瓷器匠人刘涵宇老师将做客心田里,为我们分享“沈周的印象——从绘画到瓷器的艺术再创作”,届时老师将为我们讲述沈周的画,现场还会展示老师再创作的瓷器,另外还有现场做画雅赠,精彩又亲切!


嘉宾简介


刘涵宇,景德镇新锐瓷器匠人,心田里的2号梦想合伙人。十几年来醉心宋画与明画,并将绘画艺术与瓷器结合。





在进入分享会之前

让我们一同先看一下刘涵宇老师的旧文

讲述了他对吴门画派与陶瓷艺术的看法

当沈周遇上莫兰迪

——吴门山水的后印象主义诠释

文 / 刘涵宇

吴门画派的人性觉醒

山水是中国人的理想之境,是人文精神的母体,具有一种独立于世外的精神隐喻。或许是农耕民族与山水天然的亲近和依赖,古人以主观的视角对山水不断进行美学的试探,逐渐完成了由自然景观向艺术景观的过渡,山水画自成一派,成为中国画中最重要的题材。山水画因其色彩的不同分为金碧山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与水墨山水。被一曲《只此青绿》的舞蹈成功带火的《千里江山图》,其实是一幅在绘画史上非常重要的青绿山水长卷。


宋代崇信道教,有着一种“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山水画中体现着“神性”。早期的青绿山水画都有着宏大叙事的“上帝”视角,画家以理性的眼光从不同角度深入观察山水自然,用写实的技法在绘画中拼接了无数个物理的时空,并叠加上去不同维度的视角,再加上时间这个贯穿的纵轴,青绿山水长卷变成专供皇家放映的一幅全息影像。人匍匐于山水自然的脚下,连同生活的痕迹,隐入辽阔的山林。


到了明代,以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完成了山水画从元代开始的文人化改造,山水画的结构维度与宋代相比产生了巨大变化。


自古吴地多才俊,江南的土地富饶、物产丰沛,成就了百姓衣食富足、仓廪殷实,世人在物质生活之上有了更多的精神需求。吴地历来文化底蕴深厚,江南的灵秀山水和清嘉风物引发文人士子的诗情与雅兴,笔下的花鸟、人物、山水都附着了文人的情趣,逐渐形成了本土的画派——吴门画派。



  明 沈周 庐山高图 纸本设色193.8×98.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门画派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是为“吴门四家”。吴中的富庶与商业经济的发达,使得名门大族之后无需为衣食劳顿,沈周就出身于这样的世家,家学深厚,祖上收藏颇丰。沈周一生不仕,“以丹青以自适”,在笔墨中安身立命。他诗才横溢,书法习黄庭坚,绘画上承五代山水画开山巨擘董源、巨然,后又研习“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笔墨,巩固并延续了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文徵明作为沈周的高足亦是书画全才,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吴门画派将书法的线条与画法的皴染相结合,探讨中国画笔法与墨法的对立统一。由“没骨法”走向“骨法”用笔,将宫廷画派“没骨技法”追求的明暗、虚实、远近与层层递进的合理性搁置一边,挣脱院派绘画格调主题的束缚,回归山水、田园、庭院、书斋与案头,文人生活无不入画。


山水产生了“人性”的觉醒,笔墨有了“人情味”。画家像造园一般叠石成山,作为人们理想生活的背景,人的动线游走于山水之间,茅屋村舍是世俗的桃花源,林泉亭榭是文人的理想国,无分高下、各生欢喜。


吴门画派将书法的线条、水墨皴染和青绿山水相结合,在水墨之上施石青与石绿淡彩,在饱和的矿物色上叠加了一层灰度,色彩通透清澈,褪尽金碧铅华与帝王气,露出本来活泼的生气与典雅的书卷气。山水自然、茅屋精舍、庭院书斋,世俗的生活场景皆可入画,将文人生活的日常提升为审美的对象,衣食住行、洒扫应对的平常事里,蕴藏大美。


仿大痴山水图 纸本设色  纵115.5厘米横48.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颜色釉的现代性表达

陶瓷不同于绘画,所见即所得,它需要经过窑火的洗练。对于工艺的掌握是驾驭这种材质的基础门槛,千百次的试错才能找到对的方向。想要用一种国际化的艺术语言讲中国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有耐心。在景德镇潜心十多年之后,我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工艺手法——颜色釉。


如果说印象派对光影变化的追求,打破了古典主义绘画对“固有色”的执着,那么在陶瓷领域,这个角色就是由颜色釉来扮演了。


人们对陶瓷釉色传统的印象,总是停留在白色、青色、黑色、红瓷色、蓝色等单一色调中,而颜色釉不同于任何颜料所产生的色彩,它不是一种固有色,而是会在窑火中变化的“活的”颜色。


颜色釉是陶瓷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由单一的或多种的金属氧化物构成,在不同的温度与气氛的催化下产生不同的颜色。它无法像颜料一样,在调色盘上互相融合而产生新的颜色,但可以通过艺术家的手法和对烧成温度的控制,从其内部产生多种色彩的杂糅与变化,从而产生与莫兰迪的静物画异曲同工的“静止的生命”之感。


正是这种难以把握的变化,激发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在陶瓷的材质上,用颜色釉这种“活的”颜色,探索“莫兰迪调”的视觉效果;借由吴门画派山水的形式,将中国人理想的生活方式进行后印象主义表达。


“当沈周遇上莫兰迪”系列瓷板画   刘涵宇/绘

慢书房
一家有人情味的独立书店,在苏州古城深处,静候每一个爱书的知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