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古人把冬天称作“玄冬”,玄,就是黑色的意思。他们认为冬天是黑色的。在黯淡又寒冷的季节里,心中会很难忍住对温暖的寻求,对光明的渴望。汪曾祺曾说:“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是天地有日光才为晴,是眼中有光亮才为明,是因为有光,黑夜不会黑,风雪总会停。今日,带大家一起去做回追光者,寻光,觅光,撷光,也沐光。唐代诗人皎然写过一首《效古》,其中有一句便是:“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日光有很多名字,但只有这第一丝光芒,才能被称为“曦”。因为它是刺破黑夜的号角,它是天地间最初的光,它是永不落幕的希望。有了它,我们才能相信莎士比亚没有骗人,他说:“无论黑夜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图 | pexels-mohamed-elshiekh ©唐太宗李世民曾写过一首《望雪》:“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于是傍晚的阳光,便叫夕照。你可以不满清晨的日光稀薄,嫌弃正午的阳光刺眼,但你绝对拒绝不了夕照。因为这道光朦胧而轻软,博大而绚丽,天地在它的笼罩下仿佛带上了无与伦比的梦幻滤镜。魏晋诗人何劭在夜晚出游漫步,院里清风阵阵,明月高悬,他不由得叹道:“ 闲房来清气,广庭发晖素。”月的光辉素洁清雅,像一层流动的雾,从天空泻入庭院,一花一草,一树一阶都被拢上朦胧的月白色。清冷、幽隐又含蓄,带着不动声色的,缠绵悱恻的诱惑。我想它是故意的,唯有让你看不清,才能放下理智、停止思考,打开感官,静静感受,感受月光皎然,感受诗意流淌。月之白,便为皓,明亮,洁白。月之光呢,是杜牧笔下的《长安夜月》:“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我想,定是那皓彩如珠如玉,柔和恬淡;定是那皓彩如积水空明,明净澄澈;定是那皓彩如雾如风,荡漾无声。如今抬头,月还是一千年前的月,月光仍是一千年前的月光,带着一千年前的长安风华,洒落在我的心上。陶谷在《清异录·天文·迷空步障》曾云:“屑金,星。秋明大老天河。”将星星比喻为屑金。星星是屑金,星光自然是金屑了。夜幕如盖,星辰如天上仙人指尖漏下的黄金,星星点点,细细碎碎。大的如指甲盖般,金光灿烂,小的如碎石砂砾,熠熠生辉。就像巴金说的:“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图 | pexels-free-nature-stock ©《群音类选·断发记·淑英走雪》中写:“我只见洒玉尘,滚银沙,满空鸾鹤,顷刻里青山已老。”尘埃本无色,因雪而增色,故尔为玉尘。雪和玉,是真的很有缘分。细小的雪粒子翩然落下,每一颗都带着淡淡的辉光,如玉温润,如玉剔透。这种剔透与温润点点连线,线线成片,蔓延到枝头,延伸到屋顶,将整个大地都点染成巨大的,玉的世界。赤红、橙黄、草绿.....纯粹而清透,轻轻一弯,或架在云端,或倚着枝丫,就等某天雨后,你一个抬头,与它不期而遇,露出惊喜的笑容。记住哦,最美的光,一定是在狂风骤雨之后才会出现的。毕竟彩虹代表的是幸运啊!是穿越过苦难与挑战的嘉奖,是勇敢者与幸存者的勋章。古人会在除夕之夜点燃一盏大油灯,昼夜不灭,称为长明灯。而恒辉,就是长明灯的光芒。《拾遗记·周穆王》中说:“王设长生之灯以自照,一名恒辉。“也许没有什么光,是不会熄灭的。但我们始终心怀期待,那一灯烛火,永远跳动,永远蓬勃,长明不熄,恒久闪烁。一提到玉的光,脑子里自动能蹦出温润如玉、冰清玉洁、芝兰玉树....形容词总是有格外多。似乎但凡是好东西,总要像玉看齐的。所以玉的光芒,叫瑜璟。瑜,是完美无瑕,璟,是光彩夺目。世界上没有完美,但古人却认为,玉的光辉是完美的。汪懋麟有诗云:“秦人戴雨露,铭勒寳瑜璟。”瞧,他们还爱用玉之光来形容人的美德。可见万物都可以似玉,但谁也无法真正成为玉。你只能发你自己的光,你只能成为如玉光一般闪耀的人。图 | pexels-mikhail-nilov ©《礼记·月令》中载:“萤火夜飞,腹下如火光,故曰即炤。”炤,有火光照耀的意思。古人认为萤火虫在夜晚飞行时腹部发出的光亮如火光攒动,这光又似乎很自由,能挥之即来,招之即去,便称为即炤。星光太遥远,但萤光却很近。悬浮在半空,游走在草丛,翩翩在手心之间,时强时弱,时明时暗。却一直稳稳地,不疾不徐地,以自己的步调闪烁着、明亮着。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召唤微光,有召唤,才有即炤。有吸引,才有闪闪萤火,将夜点亮。图 | pexels-danila-popov ©冷得让人失去了折腾的能力,黑得让人丧失了对未来的憧憬。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隐匿有星光,星光黯淡有萤光,萤火消失有烛光。甚至如李嘉诚所言:“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冬日冰寒,但总有滚烫的血在皮肤下汩汩流淌,长夜黑暗,也总有希望的光在天上、在人间、在心口蓬勃跳动。是的,这世上没有什么光芒会是永恒的。但无论何处,总会有光芒正存在着,正闪耀着。图 | pexels-karolina-grabowska ©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