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绍兴回上海的路上,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李娟一直是住在新疆的,她写的文章会不会和我们的生活有隔阂?我几乎是在毫秒内回答的,怎么可能!
回到上海后,读完了她的《记一忘三二》。
我立即后悔读这本书,因为它实在太毁人家娟姨的形象了!以前,我觉得她应该是一个天赋异禀,敢爱敢恨,没准还有点儿超能力的天才作家,现在得到了一个结论,她和我一模一样,完全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毫无魔法……
《记一忘三二》是李娟最新出版的散文集,书中的散文大多不会超过3页,简单、直接而又明快。也许是因为它太简单太明快了吧,所以给人一种和老朋友聊天的感觉,配上一点西瓜,更有味儿。
冰箱里吃不完的剩饭剩菜,各种奇怪的梦境,还有童年那些乱七八糟的回忆……要是和朋友聊天没有话题,那肯定要看看《记一忘三二》呀,她写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状态你都经历过,直接搬到和朋友的谈话中就行了。
我现在真的好恨娟儿呀,她把我整个人都带坏了。想当年我写公众号的时候,那可是文绉绉一个人啊,引经据典,高山流水,要豪迈有豪迈,要温婉有温婉,感觉别人听不懂的,就是最牛的……她的书没看几本,整个人都变了,净写大白话,还无端讨厌当年的自己!所以说呀,娟儿的文章不能多读,读多了会太喜欢生活,太喜欢生活了,就忍不住想记录最简单的生活,就写不出文绉绉的文章,作文就得不了高分了……
书中有一个部分特别触动我,写的是李娟第一次读《三打白骨精》时那恐惧的心情。读那一章的时候还在绍兴。10点多了,妈妈躺在床上,快睡着了,我还读书读得起劲儿。
“睡吧,这么晚了……”我妈不停跟我说,我则是无穷无尽地看呀看,不知疲倦,只是拿“很快好了”来敷衍。妈妈后来也不说什么了,只是自己休息。
看到那个桥段时,我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突然一凉,书中所描写的对于恐惧的无力感,我现在每分每秒都在不断体会,只是害怕到不敢说而已!再看看我身边的我妈,她的眼皮子已经耷拉得快要睁不开了,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在李娟的童年里,《三打白骨精》是一个最可怕的阴影,因为她触碰到了所有人生命的禁区——死亡。死亡是什么?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太难理解了。当时大人们给她的回答只是一个简单的“没了”。没了,什么都没有了吗?在迷茫之中,在黑白连环画的错综复杂之中,小小的李娟陷入了可怕的怪圈。就像现在的我,掉到了一个这么多年都没有仔细思考的问题当中。
我也许是被黑暗中的未知的恐惧吓到的,也许是被别人无端的抛弃和心灵孤独吓到的,很明显,后者的冲击远远大于前者。看着躺在我旁边快要睡着的妈妈,我现在也突然好害怕。我好害怕妈妈为了等我睡觉而迟不关灯,让她自己好困好困。
李娟说,如果她和她妈妈是一对夫妻,那她们早就离婚无数次了,她还说永生都不想要原谅她妈妈,哪怕这个决定令她痛苦终生,万箭穿心。就在那一瞬间,我心里好矛盾。又理解李娟,又痛恨李娟。在她的故事中,妈妈永远是一个最闪亮的配角,或者说更像一个主人公。她对妈妈又敬又怕,又爱又烦。就像每一个孩子对于父母的那种感情一样。就像现在,我想要看完一本书,而妈妈却想要让我睡觉。我们中间只隔了一个小小的台灯开关,只要关上灯,我就要听妈妈的,反之,妈妈就要听我的。我们谁都可以伸手去关灯,但是谁都没有这样做,或许因为我们两方都在害怕,害怕伤到对方,那个嘴上厌烦,心里真爱的人。
有的时候,我觉得李娟会和我出奇的相似,仿佛她写的是我,而不是她的生活。她之所爱乃我之所爱,她之所痛乃我之所痛,她之所迷茫乃我之所迷茫,她之所放荡乃我之所放荡。也许是因为我们呼吸同一片空气,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接受同一种教育,也都要面对这个或多彩,或浪漫的人生。
学一学李娟,来一个没有头绪的突然的结尾。
我是皮皮
喜欢我,请扫码关注我!
让更多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