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皇后察必画像》
现藏于台北故宫南熏殿的画作是由宋、元、明三代收集累积而成,共五百八十余帧,其中元代帝后像册中的元帝忽必烈、皇后蔡必两幅人物画堪称神品,凡到过台北故宫南熏殿的人,在观赏五百八十余帧图像后,均会对这两帧画印象尤深,因为此两幅人物画像最具个性,堪称中国古代肖像画史上的传神写实典范。但是这两幅佚名画像据今已有七百多年,他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不解的谜团。
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著名书画鉴赏家徐启雄先生表示:经他考证与研究,作者应是被史家称为“真神笔”的大画家刘贯道。然而他的根据是什么呢?这位被史家称为“真神笔”的刘贯道又是谁呢?下面让我们边欣赏作品边了解画家。
刘贯道(约1258-1336),字仲贤,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元代画家。擅长释道人物、历史画、风俗画、山水、花鸟,系全能画家。人物宗晋、唐,形态生动逼真,展卷恍然置身于人物对话之中,手势、眉睫、鼻孔皆有动态,可谓神笔;山水宗郭熙;花竹鸟兽,亦能集合诸家之长,成为当时画坛的高手。
《忽必烈出猎图》 纵182.9公分,横104.1公分 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忽必烈出猎图》 局部细节
刘贯道存世作品已知的仅3幅:《元世祖出猎图》、《消夏图》和《晴雪图》。工笔重彩人物画《元世祖出猎图》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虽题款有“至元十七年二月御衣局使臣刘贯道恭画”,标明是刘贯道所作,但书画界却对其真伪一直持有争议。徐启雄对这3幅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3幅画的题款上均有一系列反常表现。刘贯道为了防止别人造假,给作品设置了一套独特的个人防伪组合密码。由此,长期困扰中国美术史界的《元世祖出猎图》真伪问题有了定论。
徐启雄先生表示,刘贯道在这三幅画上的落款设置有四项共有的“防伪密码”,分别是:
一、故意将落款位置紧靠作品边缘,将下款押款落位偏低偏底;
二、故意将款识设置在不易被人看到的僻角;
三、故意将款识字体与作品画体不对应;
四、故意把姓氏“刘”字隐去或者将真名“贯道”改用代名“母道”(取贯字上半“母”字)。多项反常设置变为一套独特的防伪暗记,这就是于700多年前就“捉迷藏式”隐匿设置在各画之中的“刘贯道”式组合防伪密码。
《消夏图》 绢本设色,纵29.3厘米,横71.2厘米,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下面我们再听听徐启雄先生对《元代皇帝忽必烈》、《皇后察必》这两幅佚名作品的研究结论。
首先,从基本要求上分析,能为皇帝皇后画肖像的作者,必定是在宫廷内供职、有官职,且是受皇帝信任的画家,要有为皇族成员服务过的良好实绩。元末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记述刘贯道“至元十六年写裕宗御容称旨,补御衣局使”。画家为皇太子写真得到元帝称心并给画师赐使的信息,这在元史中是仅有的记载。
其次,再以能为皇帝皇后画肖像的作者应具有的技艺条件来分析,元初画家中,刘贯道的技艺“集诸家之长,故尤高出时辈”,被当时评家认为是最为高超。当时画家中具备其它画家不可相争的人物写生技术优势的,也唯有刘贯道。
第三,以刘贯道的工笔画《元世祖出猎图》和两幅帝后画像对比验证,南熏殿的元代皇帝忽必烈、皇后察必的画像服饰和人物造型同《元世祖出猎图》中的造型特征十分相符。《元世祖出猎图》和两幅帝后画像均属工笔重彩画,将作品对照后,可见三幅画所使用技法特征和色彩搭配均十分吻合,犹出自一人之手。
第四,“御衣局使”的官职使然。从《元史》考证得知:刘贯道不仅是杰出画家,还是元初级别最高的宫廷服装设计师,这在他为皇帝忽必烈及“第一夫人”——皇后察必画像的服饰上均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尤其是皇后察必的画像“很酷”,个性特征异常突出。她的头冠最为特异,称“罟罟冠”(又称姑姑冠),是蒙古大汗皇后所戴用的冠,用金银饰装饰,并插以小珠花朵。服饰一改历代皇后传统样式,更显现新颖、鲜艳、华贵而“新潮”。这又旁证了既作为宫廷画家,又主管皇室服装设计、采购、制作和管理的“御衣局使”刘贯道,正是最合适作此画像的人。
《晴雪图》
《梦蝶图》 藏于美国王季迁先生怀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