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图册》 纸本墨笔或设色每开纵34.5cm,横50.5cm 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
华山北俯黄河,东扼潼关,山势巍峨高耸,自古即列为五大名岳之一,号称西岳。其雄奇宏丽的景色成为历代诗人、画家赞咏的题材。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秋天,步入暮年的医学家王履采药到关陕一带,途经华山,被华山雄奇俊美的气势打动,以一个行者的心情和画家的眼观,怀着领略大自然景色的愿望,不畏艰险,登临西岳三峰绝顶,饱览丘壑山川的奇丽风光,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点燃胸中艺术之气而忘百草之味。游览华山后,王履潜心构思半年多时间完成了《华山图册》这一呕心沥血之作。
《华山图册》图页四十幅,自作记八帧;诗一百一十一首,合畸叟自跋为十四帧;《游华山图记诗叙》一帧;《重为华山图序》二帧;《画楷叙》一帧,共计六十六帧,合成一册。画册完成后,交其弟立道和侄子緖留存,后归太仓武氏收藏,万历年间,王世贞曾为武氏题跋,到清录入《十百斋书画录》。此图册描绘华岳三峰奇险峻伟的景色,并绘记沿途游览休息等活动,每一幅均表现出特定的意境,串起来就是一部宏伟完整的华山圣景图。王履还在《华山图序》中较系统地论述了其绘画主张,其中“我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师法造化”的见解和“以形写意”的观点,对后世山水画理论影响深远。
王履(生卒年不详,活跃于14世纪),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昆山(今属江苏)人。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诗人。《古今医统》称王安道“学究天人,文章冠世,极深医源,直穷奥妙”。《四库全书提要》称其“实能贯彻源流,非漫为大言以夸世者”。充分说明王氏之学于医学理论颇有造诣,其探讨医理强调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治学严谨,立论有据。据史料记载王履擅画山水,《华山图册》是王履传世画作孤本。原迹中画二十九幅、诗文序跋七页现藏故宫博物院;其余藏上海博物馆。
《华山图册》描绘了华山险拔秀异的景色,构图大多采用近景和中景,同时又注意空间的深度和广度。近山参天,远山逶迤,虽然图不盈尺,却表现出深邃宏伟的气势。这种布局既吸收了马远、夏圭山水“以小见大”、“景少意深”的长处,又突破了他们边角之景的程式樊篱。笔墨技巧方面,他适当地吸收了马、夏刚健老硬的笔法,用简洁的小斧劈皴勾斫山石,表现出嶙峋坚实的石质。画树干多以“瘦硬如屈铁”的笔调和勾、点、拂、曳等各种点叶、夹叶法,写出秋树苍劲郁勃的形态。水墨渲染以浓淡层次表现明暗向背关系。有时略加赭石、花青等淡彩,益加清润。王履在《华山图》后的序跋诗文中,还阐发了许多有关绘画创作的精辟见解和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华山图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