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是文化的内涵

美体   2025-02-02 07:53   辽宁  


是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是指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后亦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墨的主要原料是煤烟、松烟、胶、中药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需要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是文化的内涵,是书写、绘画中必不可缺的元素,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同样的墨在不同质地的砚台上研出的效果是不同的;同样的墨和砚台,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研出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这样不同人的墨,就有了不同的个性,墨是有生命的,墨是活的。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

松烟墨:是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特点是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

油烟墨:是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中国画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选择墨锭时,要看它的墨色,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

 

墨的颜色

墨是黑色之意,但是古代的墨不仅仅是黑色,还有其它颜色的彩墨:

白墨、彩金墨、黄色墨、绿色墨、青色墨、红色墨、七色墨、红墨

 

墨的用法

 

浓墨: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入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古人作书多用浓墨,墨浓如漆,写在白纸上黑白分明,极其醒目。字迹清晰秀丽,神采外耀。浓墨易见其厚重、凝练、神韵尤佳,但非功力至深者不能达此妙用。代表人物是清代刘墉,他有“浓墨宰相”之美誉。

 


淡墨:是介于黑与白之间的一种间色,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淡墨与用水的技巧密切相关,近代有不少书家喜用淡墨,用得好自然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清代王文治善用淡墨以表现萧疏秀逸之神韵,有“淡墨探花”“淡墨输株”之美誉。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涨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统墨法观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涨墨之妙正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王铎擅用涨墨,以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中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一扫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黄宾虹对墨法研究更有独到之处,提出了“五笔七墨”的理论(即,五笔:一曰平,二曰圆,三曰留,四曰重,五曰变。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有时用“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他偶尔将涨墨法应用于篆书创作中,又表现出一番奇趣。

 



渴笔、枯笔:都属“干笔”,渴笔是指笔中淡墨所含水分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枯笔则指笔中浓墨所含墨水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前者由于水的作用苍中见润泽,后者由于浓墨的作用苍中见老辣。二者皆易出现飞白效果。




国画赏析
古代及近代书画作品分享、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