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强则方向明,方向明则道路稳。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提出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殷切希望,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旗帜。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肩负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努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但是根据唯物辩证法,这绝不意味着任何国家、任何政党只要使用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自然而然地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互为依托。马克思主义只有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的。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守正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寻求解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人民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进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凝结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始终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是“根脉”。一百多年来,我们党正是通过坚守好这个“魂脉”和“根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新征程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守好马克思主义之正,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守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正,这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创新是关键。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体现了“变”与“不变”的统一、原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坚持“两个结合”相统一,深化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共性和普遍性寓于个性和特殊性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共性,但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将其置于每个国家和民族现实的条件中看待,结合不同的国情、历史文化、社会条件等有针对性地加以发展,形成具有个性的理论成果。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深化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只有扎根中华大地、植根中国沃土,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及时回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得出符合中国自身发展实际的规律性认识,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推动形成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化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理想目标等方面都具有相通性、契合性。在中华大地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成就、相得益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5000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坚持学习与阐释相统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理论的价值和生命力归根到底在于其实践价值。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中国共产党靠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走到今天,也必然要靠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走向未来。
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是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当下,我们党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点就在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和运用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好、运用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练就共产党人“看家本领”的底气所在,是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的基础所在。另一方面,做好研究阐释是要求。要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时代价值、发展脉络、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科学体系、重大贡献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阐释,拓展研究力度、深度、广度,深刻揭示蕴含其中的道理哲理学理,从而整体性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要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深入回答中国具体实际问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研究和把握,持续激发理论创造活力。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适应时代要求,立足中国实际,系统提炼总结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激励保障,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管理科学、激励创新的工作格局。
执笔:杨春雪,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教研部)副院长(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