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范围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已成为大多数人类的生活场景。现当代条件下,因各种愿景而组建的城市间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或合作网络(cooperation networking)也可谓层出不穷,一项研究统计指出,世界范围内“70%的城市都参与了形式各异的国际城市合作”。若论目前世界范围内城市间国际组织中的“执牛耳者”,当属“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盟”(UCLG),该组织及其前身已有110余年发展史,被认为是“城市和地方政府层面的联合国”。今天,UCLG的常设秘书处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会员遍布140多个国家,代表全球70%以上人口,其中直接城市会员1000个以上,以及175个国家级城市协会组织作为会员单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地方政府联合组织。
有意思的是,目力所及的研究资料都指称,在近现代国际组织史意义上,最早出现的城市间国际组织是1913年于比利时根特成立的地方政府国际联盟(UIV/IULA)。包括UCLG本身,也将自己的源起定位在1913年7月27日中的根特,认定自己的前身就是“UIV/IULA”。
那么,如此得以“公认”的第一个近现代城市间国际组织——地方政府国际联盟(UIV/IULA),为什么会选在根特这个城市呢?让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解答“根特起源”问题。
为什么是根特
今天的根特,是比利时的一个自治市,人口26万余。其最辉煌的时期为13世纪,在区域商贸地位上与当时的巴黎比肩。仍然矗立在根特市中心的钟楼和圣尼古拉教堂就是当年的建筑遗留。和许多欧洲名城一样,根特核心城区保留了很完整的中世纪城建风貌,同时,城内又有一批建于上世纪初前后的百年建筑,1912年修建的根特圣彼得火车站(Station Gent-Sint-Pieters)相当有代表性。而当年这座火车站的修建,主要就是为了准备1913年的根特世界博览会。
根特世博会场景照片
根特世博会的会期为1913年4月26日-11月3日,主题为“和平、工业和艺术”,共计有24个国家参展,据统计参观人数达950万人次。这届世博会以根特市中心的市政公园作为展览背景,其中的纺织机械展和美术展最为知名。根特世博会还专门设置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滑水道,配合能够观看全城风貌的大转轮,以及全长4.8公里的世博会全景铁路游览线以吸引观众。这一届世博会举办过程中也颇有波折,同时也是一战爆发前在欧洲举办的最后一次世博会。根特完成世博会举办任务后不到一年,1914年8月,德军便攻战比利时全境。历史给予根特世博会这样的评价:“工业的发展和艺术的繁荣没能消弭战争,和平在欧洲落空”。
根特世博会荷兰馆明信片
但也恰恰是根特世博会的契机,使当时的欧洲各界人物齐聚这座比利时小城,各种会议在世博会期间得以举办。在城市间国际组织的意义上,根特世博会组委会同时下设了地方与城市大会(Congress of Local Authorities),在根特世博会期间完成了一系列不同城市间组织的建立与联合。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诸如UCLG, EUROCITIES等城市间国际组织虽然未将秘书处设在根特,但都会从组织发起或思想发端上追溯1913年“根特起源”的原因。
人物
时代浪潮与时代的弄潮儿往往相互成就,在城市间国际组织的“根特起源”过程中,有这样几位时代人物值得致敬。
保罗·奥特莱特(Paul Otlet)和亨利·拉方丹(Henri La Fontaine)是早年“欧洲与国际城市运动”刚刚兴起时的领军人物(protagonists),他们善于将乌托邦主义者、科学界和政界的观点和代表性人物组织起来,使其形成全国性的组织,再更进一步完成国际联合。他们还是国际图书联合会的先驱者,组织了第一届国际图联大会(1895年9月2日-4日)(注:并非今天的国际图书馆联合会,英文简称:IFLA)。
在保罗·奥特莱特的职业生涯中,其主要兴趣在于推动科学界的联合,而亨利·拉方丹的工作则包含宽泛的政治议题,他本身就是法学家,长期担任比利时国会参议员,在第二国际中也做了大量工作,很早就与根特结缘——是成立于根特的“国际法研究院”(法文:Institut de Droit International)的会员,因长期领导国际和平机构(International Peace Butreau),更是被誉为“欧洲人民和平运动的忠实领导人”。还因其在和平事业上的贡献而获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更进一步,在城市的国际组织与国际联合方面,实现上述人物理想的,则是比利时劳动党成员、第二国际活动家艾米勒·文克(Emile Vinck),他在担任地方政府国际联盟秘书长(UIV/IULA)期间,也对城市国际组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1913年在根特发起国际城市运动的记载
意义
根特世博会为城市国际联盟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展示了公共关系在改善城市政府与市民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这略带“乌托邦主义”的跨国网络,走过了跨世纪的历程,成为有持续生命力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
(作者张鹏,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推荐阅读
文案 | 张鹏
排版 | 贾晨艺
审核 | 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