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G 23-2024修订版 |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为提升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市场监管总局对《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 23—2021)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修改单,现予以发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市场监管总局
2024年9月29日
近日,随着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 23—2021)》迎来了首个修改单的发布。本次修订涉及多个方面的更新,重点聚焦于气瓶的电子识读标志、颜色标志规范、型式试验要求等内容。以下是针对本次修订内容的对比与解读,帮助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及从业者快速掌握变化要点。
一、修订背景与重要性
气瓶作为压力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工、医疗、工业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安全管理尤为关键。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使用、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以及新能源的兴起,气瓶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也需要与时俱进。本次《气瓶安全技术规程》修改旨在进一步规范气瓶生产、检验、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标准,提升气瓶的安全性与可追溯性,保障公众和生产者的安全。
二、主要修订内容解读
气瓶电子识读标志的引入与加强
原规程中虽然涉及气瓶标志的规定,但本次修改明确要求所有出厂气瓶需设置永久性电子识读标志,能够通过手机扫描识别,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管理。
变化点:本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电子识读标志的安装方式,特别针对钢质燃气气瓶,要求电子识读标志应焊接在护罩上,以确保在定期检验中不会因工艺处理而损坏。
影响与意义:该规定提升了气瓶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便于生产和充装单位通过信息追溯平台实现数据更新,同时也提升了安全监管的效率。
气瓶颜色标志与字样更新
在1.8.1.3中,对气瓶的颜色标志、字样和色环要求做了进一步的标准化,明确需符合GB/T 7144《气瓶颜色标志》要求,特殊产品则需遵循相应标准。
变化点:气瓶体显著部位应标注充装单位名称或简称,非重复充装气瓶必须标注“限一次性充装”字样。
影响与意义:这一修改旨在加强气瓶充装环节的可视化管理,进一步明确气瓶用途和充装限制,防止不当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
型式试验管理升级
本次修订对气瓶及其附件的型式试验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要求新设计或设计变更的气瓶必须通过型式试验方可出厂。同时,型式试验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要求也进一步明确。
变化点:首次引入气瓶阀门和气瓶爆破片制造一致性核查的制度,型式试验机构需每年进行一致性核查,确保产品的持续合规。
影响与意义:型式试验的强化要求将提升气瓶的整体安全性,特别是对于新型材料和新型设计的气瓶,确保其在出厂前符合所有安全规范,避免因设计或制造问题导致的潜在风险。
气瓶定期检验与报废管理
在气瓶定期检验周期中,针对车用气瓶、氢气瓶等高风险气瓶的检验周期进行了调整。此外,报废气瓶的处理流程也得到了更为细致的规定。
变化点:气瓶充装单位需将报废气瓶的数据信息公示并上报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使用登记的注销。
影响与意义:这项规定进一步确保了气瓶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防止报废气瓶重新流入市场,造成使用安全隐患。
监督检验范围的变化
删除对气瓶瓶阀等附件的监督检验要求
在原规程中,气瓶瓶阀、爆破片等附件都包含在监督检验的范围内,相关产品在制造过程中需接受相应的监督检验。而在本次修订中,删除了对气瓶瓶阀、爆破片的监督检验要求,只保留了对气瓶制造过程的监督检验。
变化点:原规程6.3条款中的“瓶阀、爆破片的制造监检”已被删除,仅针对气瓶的制造进行监督检验,瓶阀、爆破片等附件不再单独接受监督检验。
影响与意义:此变化体现了简化监管流程的意图,通过强化型式试验管理和制造一致性核查,来替代瓶阀等气瓶附件的制造监检,既减轻了企业的行政负担,又保障了产品质量的合规性。
此次《气瓶安全技术规程》修改单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在修订内容中,可以看出对于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追溯和产品质量一致性的提升,是未来气瓶安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气瓶生产和使用单位,尽早熟悉并落实新规是保障生产运营和安全合规的关键。 |
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新规的要求,及时调整气瓶生产、检验、充装、使用等环节的操作流程,确保符合修订后的技术标准,保障公众和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