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爱上冬泳

文化   时事   2024-12-24 17:28   内蒙古  

文 | 林七

编辑 肖晓兆


运动没有年龄限制

11月26日,长春下了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20岁的刘文迪从学校请假出来,跳进南湖的冰水里。下水的感觉是:心脏一下收缩,肺里的空气被压出去,喘,吸不上来气。呛了口水,发现水凉得发甜。匆匆上岸,风吹来,皮肤冻得发红,火辣辣的,很快水凝结成冰霜,像长出了鱼的鳞片。

只游出七八米,刘文迪就上了岸,全程一分钟左右。冬泳圈有不成文的规定:水温每降低一度,就要少游一分钟。下水时间太长,肢体末端供血不足,会被冻坏。仪器显示,当时湖水温度2.81℃,室外-7.87℃。

刘文迪在吉林大学读物理专业。临近复习周,同学大多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卷学分绩点,争保研名额,法学生、医学生凌晨三四点还在走廊背书,他不想这样——长期外出运动,令他有足够的底气应对备考,身体可以捱到深夜,在教室搭个帐篷就睡。牺牲掉一些考勤分,但能掌控自己做什么的感觉,令他着迷。

初雪那天,刘文迪请了假,打上车直奔南湖。下午3点,路边还残留积雪,南湖的水面结了冰,只留下半径十几米的水域。校区离南湖3公里,他常来这里跑步,夏天看见“巧克力大爷”在沙滩上晒太阳,冬天看见他们跳入冒着白气的湖面。

每一天,冬泳的人会按照各自的时间表来到这里。

凌晨5:00,退休前做外贸的69岁大爷睡不着了,准时在这里下水;6点30,63岁的女律师朱朱(化名)上岸,健身一个小时,再去上班;下午3点,颜值最高的“长春美人鱼”团队来了,穿着大花泳衣泳裤,齐刷刷游起来。队里过半是女性,去年天津狮子林桥的跳水火了,两位大姨坐火车赶过去,穿“红色尾巴”泳装,很快成为镜头的焦点。

“美人鱼”团队中有一位热心男士,64岁的退休教师初哥,有天穿着棉衣在路上骑车,身后有人喊“同学,你让一下”,他开心得一晚没怎么睡。初哥独自居住,生活规律,早起看书,中午热一下早餐剩下的水煮低脂菜,就骑车赶来。

知道女士们喜欢拍照,他经常找路过的年轻人帮忙拍,就这样遇上了刘文迪——一个高个子男孩,有肌肉,久久地站在岸边,两眼放光。

刘文迪

刘文迪从小爱好游泳,去千岛湖,朋友划皮划艇,他衣服一脱就下水了。“自由,想去哪儿游,就去哪儿游”,速度不如皮划艇,但身体全由自己把控。打篮球,跑马拉松,登山,铁人三项……刘文迪喜欢各种运动,但以前登山遇见过老年团,他总是担心风险,不敢跟老人一起活动。

在他看来,老人更适合晒晒太阳,下下棋。今年他在南湖公园跑步,亲眼见证老人跳入冰水的过程,深受触动。他觉得冬泳的人很浪漫,“大家会给运动下标签,什么少儿活动,老年活动啥的,但是我觉得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运动没有年龄限制。”

刘文迪后来了解到,常来游的人,一般一天也就游一次,来回15米。但为了这一分钟,他们三十多年来不断争取,从能下水开始,慢慢盖起二层小楼“冬泳之家”——长春市冬泳协会所在地,水电暖、健身器材,是老人们一年年争取的结果。

“冬泳一分钟,快乐一整天”,冬泳的人都这么说。要维持每天的一分钟,还得克服天然的困难。

长春最低气温零下二三十度,厚厚的冰层围拢湖面,冰每半小时结一次。破冰的方式,以前是徒手砸,后来用网捞冰,再后来拿船晃开冰面,现在水底放个养鱼的泵,咕咚咕咚往上冒泡,搅动湖水能保持在1℃左右,就可以游了。

认识初哥后,对方发来一篇文章,讲述冬泳诸多好处,刘文迪细细看完,认同多巴胺带来快乐一说。第一次下水,初哥全程陪同,怕出意外,但刘文迪很生猛,直接在气温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下水。“摆脱日常束缚,获得一段时间的放空。”刘文迪在户外时,压根不会想起校园生活,连人类社会都很遥远。

冬天的南湖


记录「巧克力大爷」和「美人鱼大姨」

跟着初哥,刘文迪加入了南湖的“下午3点帮”,开始接触“巧克力大爷”(游泳的人皮肤呈巧克力颜色)和“美人鱼大姨”。

到了4点,在生产线忙碌一天的工人阿健会在下班后过来。他习惯一个猛子扎下去,在水里像喝冰镇啤酒,“管它是(汽车)前盖还是后盖的零件,什么都不用想,非常爽。”

傍晚5点30的时间,则属于52岁的企业管理人员孙宇。孙宇是冬泳协会书记,游了18年,从家到南湖,单程要40分钟,但他基本上一天不落。游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其他人纷纷回家,孙宇独自在水里,感觉像充电——白天被领导批评、讲ppt的昏胀感消失,大脑复活,甚至可以迎接半夜的国际会议了。下水那一刻,他形容“浑身每个毛细血管都像针扎,一下就快乐,兴奋,浑身上下产生内啡肽”,而他最喜欢上岸的那一刻,身体分泌贝塔内啡肽带来的兴奋,像打了一场胜仗,这个快乐要大于多巴胺,因为经历过痛苦,更持久。

冬泳协会书记孙宇
这是刘文迪第一次近距离进入老年群体。孙书记说,关键是那一跳,跳下去了,就战胜了自我的恐惧和渺小。他曾在冬泳时被冰划伤手臂出血,但没有退缩停止,“冬泳是群体运动,大家相互比赛,别人都能跳,你敢不敢跳?”
刘文迪了解到,来南湖游泳的人普遍五六十岁,有人原本是陪孙子游,最后孙子不去,自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年纪最大的95岁,是个医生。
63岁的女律师朱朱冬泳的第一年,每天要心理斗争:别去了,遭这罪犯不上;再寻思,好多姐妹相互监督,送孙子上学的,中午要做饭的,都挤出时间相约去,还是去吧。现在她还在工作,可以当天坐飞机往返上海出差,第二天照常上班。
工人阿健去年给儿子买了套房,很快他的工资和房价一起下跌,一家人省吃俭用,阿健不再买新衣服,但冬泳还是要来,“人生就是体验”。
孙书记在接近零度的水里,跟自己对话,下了班天黑了,他抬头看见满天星光,觉得整个南湖都是自己的。“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社会是关系的总和,关系如何变成存在,必须得表现出来,舞台由此产生。”初哥总结。
湖边下水处,也总围着路人看戏,觉得他们“老了还这么作”,“非要往水里去,有没有考虑过家里人”。不过刘文迪发现,巧克力大爷和美人鱼大姨对这些外在评价不太在意,人生走过一大半,酸甜苦辣都要尝试。
“美人鱼”女士


活在当下

南湖公园湖水面积约92万平方米,最深处10多米,冬泳区域在南湖金沙滩的下水处。长春市冬泳协会1500多会员从春天开始游,到了冬天,坚持下来的还有300来人。

冬泳后,刘文迪慢慢进入他们的视角,细细品味生活。某段时间刘文迪家人病倒了,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思考疾病、死亡以及生命的意义。

认识初哥后,他逐篇看初哥写的文章,看到“生命无常,致力于创造出更好的过程”,刘文迪对“过程”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在地球上,我所在城市日落的瞬间,某个城市正悄然黎明。时间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年龄也是,大家都应该好好对待当下”,他也开始考虑,老了之后要继续坚持读书,或者做社区服务类似的事。

学业压力还是追着跑。背个大包回到学校,看到别人都在学习,刘文迪觉得自己像个客人。看着别人卷,焦虑难免存在,他打算用一年时间备考研究生。

冬天的南湖
去南湖冬泳,不用花成本到达远方,是他能快速“得到高层次满足”的最好方式——这是来自他和初哥都提到过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冬泳同时满足了位于金字塔上三层的爱与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冬泳完,穿上塑料拖鞋,水结成冰沾地容易滑,小心翼翼走上一分钟,进入“冬泳之家”。刘文迪喜欢这里的氛围,老人们聚在一起健身,交流当天冬泳的感受,打兵乓球,玩牌,围一圈看棋的比下棋的都多。

他们见了刘文迪,都会打招呼,传授冬泳的注意事项。妈妈担心他的安全,“这么冷你去干啥,感冒了怎么办?”刘文迪轻描淡写回复:水很浅,大爷一直保护我。

冬泳的人

他加入了长春最熟悉南湖的群体。春天的水最清澈,能看到淤泥里的水草。草越长越大,在夏天将湖水染成墨绿。秋冬季节,山白了,湖水黑了,他们最喜欢的冬泳开始了。

初哥第一次见到“美人鱼”王文英(化名),就被发起挑战,跟她比赛。自知游不过,初哥派出了朋友应战,朋友也败给了这条美人鱼——王文英49岁,在铁路局工作了半辈子,体育学院毕业,有技术,体力好。去年天津跳水火了,她花了1000多块,从吉林坐动车赶过去,和游客们轮番合照,“人来到世界一回,快乐健康为主”。

刘文迪看过美人鱼最美的一面,大哥大姐穿着泳装,男的有胸肌,女的亮出马甲线,小麦色肌肤在阳光下反光。后来,刘文迪学会了通过肤色来判断对方游得久不久。游泳是他们的生活状态,肤色是勋章。

(本文为特约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 END -

极昼工作室
为坚持严肃阅读的人群提供选项。搜狐新闻极昼工作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