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 | 杨洋
1924年11月11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支持下,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举行成立典礼。这所大学成立伊始,就支持推动从广东输送青年学子赴外留学,其中相当一部分回国效力,为现代中国培养了一批新型的教育人才。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立广东大学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名为中山大学,校庆日也定为孙中山先生的生日11月12日。
百年流转,岁月峥嵘。
2024年11月12日,中山大学迎来百年华诞。这一年,中山大学在香港成立高等研究院,在广州举办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与全球顶尖专家共商合作、创新、发展理念,迄今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9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纪中大,始终挺进开放交流合作的第一线,推动我们的文明“和各国并驾齐驱”的理想,在今日得以实现。
说到中山大学的对外交流,人们都会提到2023年4月7日。这天下午,法国总统马克龙参访中山大学并发表演讲,提到两国交流的时候说:“通过在科学和知识方面的合作,友谊可以有所滋养。”
2023年4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代表学校向马克龙赠送纪念品——图书《孙中山与中山大学》。
为什么是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在对外交流上又有怎样的渊源?
时间回到1886年夏,渴望救国救民的孙中山先生在香港域多利书院毕业后,以“逸仙”为名,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校(中大医学院前身之一)读书。博济医院是中国第一家西医院。
1920年春,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前身)以及法国里昂大学代表合作筹备成立中法大学。
1924年6月,国立广东大学前身之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三校合行毕业典礼。孙中山先生亲撰毕业训词,训词谓曰:“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
同年11月11日,国立广东大学成立仪式上,孙中山先生为成立典礼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训词。“博学”是指学生要学习“古近中外的知识”,开放与思辨,一直都在百年中大的基因里。
1925年,孙中山先生签署《饬知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部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令》,他推动将里昂中法大学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支持推动从广东输送青年学子赴法留学,归国以后成为新式教育的新力量。
崔载阳,1921年留学法国里昂大学,1927年任中山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参与创办了国立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黎国昌,1924年留法归国,与同为青年学者的郜重魁、费鸿年一同创立了中山大学生物系,是中大生命科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在中大,一枚枚骑士荣誉勋章见证了中大为中法教育与文化合作作出的卓越贡献。2010年中山大学与法国政府合作共建的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推动此项国家间、高校间达成合作的中山大学前校长黄达人教授,也因此获得“法国国家骑士功勋奖章”;2012年,中山大学与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Jean-Marie Lehn教授合作建立中山大学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2015年,与法国洛林大学、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INRAE)共同成立“中—法土壤环境联合实验室”(ECOLAND)……
从里昂中法大学时期至今,中大学人与法国学界的互学互助,推动中法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也将继续谱写新的交流诗篇。
不止是中法交流,中山大学与世界的拥抱,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在珠海,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内的凤凰山上,“天琴计划”的天象馆和控制室伫立于此,以宇宙空间为尺度,奏响走向国际合作的“天琴”之音。中山大学天琴中心与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德国马普引力物理研究所(汉诺威)、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合作共建前沿科学中心。多方合力下,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于2019年初建成,并于同年11月7日在国内首次实现对月球上全部激光反射器的测距,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三个完成该试验的国家。
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中山大学供图
在广州,第三届医院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日前举办。以“以创新推动医疗系统变革”为主题,涵盖数据科学驱动卫生健康发展、医学科研创新、医疗战略性转型之路等内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标世界顶尖高校、医疗机构,与哈佛医学院附属的布莱根和妇女医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乔士林糖尿病中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一带一路”沿线,自2023年以来,中山大学与斯里兰卡海洋大学签订合作意向书,并先后多次组织斯里兰卡卢胡纳大学、斯里兰卡国家水生资源研究开发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斯里兰卡办公室、科伦坡国际航海与工程学院的交流互访。中大海洋科学学院王东晓教授团队聚焦印度洋环流方面的研究,自2012年开始在斯里兰卡南部建设热带海洋环境联合观测中心,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观点和学术论文。
2019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熙医生作为广东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员,把精湛的中国医术带到加勒比海岛国。援多3年,为当地超5000人次的心血管患者祛除病痛;在当地极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开创了多项“多米尼克首例”。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授予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称号。中山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先后16次前往塞内加尔、马尔代夫、瓦努阿图等10余个国家,为近4000名眼疾患者义诊,为近800名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术,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陈伟蓉坚持10年,远赴他乡,守护受援国人民健康,传递友好情谊。
百年流转,初心未改。
百年前,中大人抱着“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来服务”的矢志,放眼世界,学习古今中外的自然和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把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百年后,中大不仅延续着这种交流学习的热忱,以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国际发展贡献力量。
11月11日,中山大学举办主题为“开放共享、创新融合、共创未来”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与全球顶尖专家共商合作、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世纪中大的国际影响力。
中山大学立足大湾区,又有着孙中山精神的纽带联系,在推进对港澳台交流合作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是内地高校在港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在中山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前夕,10月14日,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在香港科学园正式揭牌成立,中大赴港办学正式开始招生。
“这是内地高校在港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徐安龙教授受聘担任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院长。他表示,研究院集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将打造具有国际示范效应的学术重镇,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支点,借助香港区位优势,吸引和培养国际顶级人才。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揭牌仪式。中山大学供图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的成立,是内地高校加强与香港深度合作的又一新的尝试。”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希望中山大学把香港高等研究院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创新基地、国家高水平引智平台、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摇篮。
中山大学高度重视与港澳台地区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迄今与40多所港澳台高校在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师生交流、学生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与港澳台高校广泛开展“对港澳师生交流计划”项目和对台交流项目,10年间累计2.3万人次港澳台师生到校交流学习,多形式融入孙中山精神内涵的学习内容,促进人心回归,共创民族复兴,鼓励青年学子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重大战略之中。
“非学问无以建设。”
世纪中大,于风雨中诞生,在开放中壮大,在创新中传承,也将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为世界输送具备创新精神、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为国际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大智慧。
本文责编丨林若川
编辑丨陈地杰 陈冰青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202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