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由村民自治“治”出的和美村庄

民生   2024-08-10 09:11   云南  

提示点击上方"巧家网"关注我!

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提升群众自治能力,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近年来,巧家县包谷垴乡包谷垴社区威林寨自然村坚持积极探索,坚持村民自治,已走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基层治理模式。

烈日当空,蝉鸣七月。走进威林寨自然村,一条“遵守村规民约,建设美丽家园”大幅标语格外耀眼,包谷垴社区老房子村民小组长王甫权告诉记者,威林寨自然村群众自发制定了《威林寨自然村村民文明行为守则》《威林寨自然村村规民约》等制度,破除滥办酒席、浪费水资源等陋习,推进乡风文明。
从化解“矛盾纠纷”到守护“邻里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威林寨自然村距离包谷垴社区2.5公里,国土面积6.6平方公里,是包谷垴社区6个自然村之一,辖谭家村、赵家村、新房子、老房子4个村民小组,共185户842人,其中有党支部1个,中共党员9人。主要收入以种植、养殖、务工和发展林果产业为主。

据了解,威林寨自然村长期以来用水都较为紧张,2015年,村民从老箐沟引水使用,但由于水量小且不稳定,常常因用水产生矛盾和纠纷。提起以前用水的情况,威林寨自然村老房子村民小组部分村民苦不堪言,只要别人家开着水龙头,他们位置稍高些的人家就接不着水,就要去几百米以外的地方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后来,群众自制了用水管理制度:每户每月缴纳水费8元,每户丰水季每月可用水5吨、枯水季可用水3吨。若超出限定水量,超出的部分按照超出数量为单价来进行收费。同时推选一名用水管理员,负责收水费、登记每户用水量、解决水管堵塞等问题,保证185户群众家里有水。通过村民自治,目前村民已养成遵守用水管理规定的习惯,自然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共治理念,实现了群众所需所盼,夯实了节约用水治理根基。
为纵深推进平安建设,威林寨自然村学习“枫桥经验”,紧紧牵住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牛鼻子”,以维护保障群众的利益为重点,将服务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充分发挥“组团”网格作用,坚持“乡、村、组、团”四级化解机制,根据居住集中程度,将相对集中的住户,编成一个组团,并在这个组团里选出德高望重、具备一定调解能力的1至3人作为调解员,通过及时预防、排查、疏导、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义务护村队的“察”“解”“防”作用,让流动的“红袖标”走进千家万户,访民情、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把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小事不出团、大事不出组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氛围。

据王甫权介绍,在威林寨自然村的《村规民约》没有执行之前,调解纠纷是比较多的。自从执行《村规民约》以来,形成金字塔的管理形式。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4名,每个副理事长下设10个成员,每个成员负责亲属支系。矛盾纠纷由成员调解,解决不了的再报给副理事长,副理事长调解不了再到理事长。他认为,整个威林寨自然村的矛盾纠纷都很好处理,基本上到副理事长就解决了,到理事长处理得很少。自2023年以来,整个自然村仅有口头调解矛盾纠纷2起。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难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口角,产生矛盾,为了守护自然村和谐,让问题在一线解决,误会在一线化解,威林寨自然村调解员如春风化解干戈,如丝线系紧邻里,用真诚的态度、长足的耐心,帮助群众跨过心里的坎儿,迈过彼此间的隔阂,共建美丽和谐宜居村庄。
从告别“大操大办”到点亮“文明乡风”

在2010年以前,威林寨自然村不仅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总爱请客吃饭,就连搬新居、剃头、做寿、上大学都要办酒席,少则十桌以内,多则一二十桌,并且礼金很高,让很多家庭背上沉重经济负担,家里的大多数经济都花在了请客送礼上,虽然心里苦不堪言,却仍然打肿脸充胖子。
为刹住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赶情风”“吃喝风”“玩乐风”,该自然村召集辖区内党员同志、4个村民小组长和部分村民代表协商,明确搬新居、剃头等酒席不能办,确实要办的红喜事不得超过40桌、白喜事不得超过60桌,菜品不超过13个,本自然村每户礼金不得超出100元,酒席每超1桌提取15元费用作为自然村集体经济。并初步拟出相关“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监督”等办法和制度,分头组织村民小组进行群众院坝会意见表决后,纳入《村规民约》内容,明确了制度,划设了“红线”,严明了规矩。

“我们这里办红、白喜事变化确实很大,在2010年以前非常糟糕,每月都要办两三次,像有些在外打工的刚出去个把星期或10多天都要喊回来帮忙。自从拟定《村规民约》后,大家分清职责,相互监督,红白喜事逐渐减少,更是杜绝了攀比现象,务工的也不再经常往返家里跑,工作也很稳定。我觉得这样很好,我们要一直执行下去,争取做得更好。”谈及威林寨自然村的移风易俗,王甫权深感欣慰地说。
不仅如此,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该自然村还利用春节或其他传统节日,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丰富群众生活,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传承,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如今,该自然村“大操大办”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群众身边已蔚然成风,不再死要面子大操大办。不难看出,移风易俗需要久久为功,14年来,该自然村从“不可能”到“习惯于”,驰而不息的村民自治作风焕发出了一股浓烈的文明乡风。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提高群众文化“软”实力,提供树立文明新风“硬”支撑。

从弘扬“扶危济困”到传递“感恩奋进”

永不忘记,一场鲁甸6.5级地震造成百万人受灾,其中包谷垴社区赵家村村民小组赵德勇家也是受灾之一。

据了解,在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村民赵德勇是个困难户,6位亲人相继去世,一个人带着7个孩子和8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为了帮助赵德勇重建家园,包谷垴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朝富一次次来到他家中,用自己的皮卡车免费帮他运输砖块,为他筹钱购买砂石料,村里一有工程建设就让他去做工赚点钱……

2024年8月1日下午3时左右,室外骄阳似火。记者再次来到赵德勇家,只见他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地围坐在堂屋吃着西瓜、葡萄等水果,电视机旁的墙壁张贴了很多的奖状。

见记者的到来,他们一家热情地招呼着。

如今,赵德勇新建的安居房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村组公路从房前穿梭而过,家里各种电器一应俱全,还用上了自来水,一家人欢声笑语,呈现出一片幸福和谐的景象。

“从2014年地震受灾后,我非常感谢党委、政府及乡里乡亲对我的帮助。当时我的条件很艰苦,但我慢慢克服、慢慢度过,再艰苦也要供我的孩子念书。现在我姐姐家姑娘已出来教书了,我家老大在读研究生,老二去部队三年了,老三在读高三,我再苦再累都会坚持下去,希望以后总有一天孩子和我会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在谈及这10年来的变化,赵德勇如是说。

目前,正值暑假,对于很多大学生或者教师来说,不是走亲访友,就是游山玩水。然而,在赵德勇家,除了他在部队的长子外,包括他姐姐家的女儿在内的其他几个孩子,正齐心协力帮助赵德勇摘花椒、打理家务等。

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几十年来,赵德勇把如花的人生交给沧桑的岁月,用最美的情感经营生活,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用行动影响着子女应该恪守孝道,让良好家风代代传承;向社会诠释了“孝老爱亲”“感恩奋进”的真正含义,更诠释了什么叫责任与担当。

一个家庭的和谐美满,永远离不开一个好的家风。近年来,威林寨自然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孝文化建设,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已成为助推该自然村乡村振兴的活力。
从抓实“环境整治”到绘就“美丽乡村”

来到今年62岁的包谷垴社区新房子村民小组村民王登朝家,他正在小心翼翼地修剪院墙外的花草。记者也开心地向他请教了植树添绿、栽种花草的经验。王登朝说:“因为我平时喜欢在房屋四周种点花草,美化环境,住着感觉新鲜点。乡亲们在我的带动下也种了不少。另外,我平时走到哪里玩,都会指导大家种啥最合适。”

要“面子”,更要“里子”;要颜值,更要气质。在威林寨自然村,王登朝一家只是该自然村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时下,不管走进哪个村民小组,沿途村道宽敞整洁,椒香四溢的花椒缀满枝头,树木枝繁叶茂,村居院落花草竞秀、芬芳四溢,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俨然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令人心驰神往。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近年来,威林寨自然村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加快推动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以前用土厕所,夏天苍蝇多味道大。现在厕改后,既卫生又方便。”威林寨自然村村民们对自家新建的厕所赞不绝口。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近年来,为了更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美化绿化人居环境,威林寨自然村积极制定《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等制度,通过植树添绿、栽种花草等方式,迅速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进一步营造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积极“扮靓”美丽乡村。

同时,还采取宣传表扬先进、鞭策督促后进,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围绕村庄清洁、田园整治、风貌提升、乡村治理等考评标准,定期发布“红黑榜”,以达到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的作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如今,人居环境整治让威林寨自然村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一直美”转变。村民的这些自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构建宜居宜业的乡村生态环境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公约撬动大治理,正催生出崭新的文明气象。在威林寨自然村,一纸公约体现着村民们对自己行为的承诺,当约定变为现实,村民也从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依靠自治,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包谷垴乡包谷垴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朝富说:“威林寨近些年来通过群众自治、党员带头,在人居环境、移风易俗、矛盾纠纷调解等方方面面得到了明显提升。下一步,将威林寨基层治理的模式向社区全面推广,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巧家融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巧家网
巧家网为qiaojiawang.com官方公众号,巧家网每天发布找工作,找房子,找门面,找商家,找商机,二手交易等信息,巧家网制作巧家全景图,航拍视频,婚庆等,了解巧家,就上巧家网,巧家网致力于传播本地便民信息,为商家和个人提供助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