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例激增,再上热榜!中年男子疫区旅行后发热,警惕登革热来袭......

文摘   2024-10-29 20:30   北京  

点击上方“听全文 可收听全文


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51岁,主因“发热,周身酸痛4天,皮疹1天”入院。患者于4天前着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3℃,伴乏力、周身酸痛。3天前就诊于社区医院,化验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3天,仍间断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多于午后及夜间出现发热,周身酸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双下肢有充血性皮疹和出血点,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和血小板较前明显下降,就诊于某三甲医院,化验疟原虫抗体(-),为求进一步诊治,急诊以“发热待查”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一般,纳差,小便量较前偏少。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6天从马来西亚旅游归国。


体格检查


体温37.6℃,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8mmHg,神志清,精神弱,上肢及胸背部皮肤充血,双下肢有充血性皮疹和点状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未闻及啰音,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双下肢无水肿。脑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2.0x109/L,HGB 149g/L,PLT 71x109/L,N% 36.0%,L% 56.0%;CRP<1mg/L;ESR 8mm/hr;RF<11.5IU/mL,ASO 232IU/mL。生化:ALT 21.8U/L,AST 67.5U/L,TBIL 7.1μmol/L,钾3.39mmo/L,钠129.9mmol/L,氯93.9mmol/L,BUN 2.98mmol/L,Cr 85.2μmol/L,乳酸0.48mmol/L。血涂片疟原虫。登革热病毒通用核酸检测呈阳性。CMV IgM(-),EBV IgM(-),B19 IgM(-);肥达-外斐反应(-);呼吸道病毒抗体系列(-);流感病毒核酸(-)、麻疹病毒IgM(-)、风疹病毒IgM(-),弓形体抗体IgM、IgG(-);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IgM(-),血培养(-)。胸片:双下肺纹理增重。上腹部彩超:胆囊壁毛糙。


诊断


登革热;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血症。


诊断依据


患者为急性发病,发病前去过马来西亚旅游,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及肌肉酸痛,入院查体见前胸后背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胸片提示肺炎可能,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低,抗生素治疗无效。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登革热诊断明确。


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常见于冬、春季节,急性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咽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流感病毒相关抗原及核酸检测阳性。


(2)麻疹: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早期口腔颊黏膜可见到Koplik斑,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从发际边缘、耳后、面部颈部到躯干及四肢,疹退后皮肤色素沉着。


(3)钩端螺旋体病:常见于夏、秋季节,有疫水接触史,多有腹股沟及腋窝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钩端螺旋体补体结合试验或显微镜下凝集试验阳性。


(4)猩红热:常见于冬、春季节,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升高,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咽拭子涂片可进行快速诊断。


治疗


给予布洛芬0.2g,每8小时1次;布地耐德0.1g,雾化吸入,每12小时1次。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二、病例分析


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Dengue virus)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地区,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流行季节一般在每年5~11月,高峰在7~9月。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毒血症,然后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再次释放入血,形成第二次毒血症。登革病毒与机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登革热的诊断中,应注意发病季节(夏、秋季),发病前是否曾到登革热流行区、曾被蚊虫叮咬等,符合以上情况再加上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出血现象,血小板低于100x109/L,血细胞比容增加20%以上,可诊断为登革出血热,若同时伴有休克者,可诊断为登革休克综合征。具有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中恢复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或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登革病毒RNA核酸检测及登革病毒分离均有助于诊断。


总而言之,登革热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典型病例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充血性皮疹和(或)针尖状出血性皮疹,重症者伴出血、休克。本病诊治的关键在于及时诊断,流行病学史(流行区居住、蚊虫叮咬)是诊断登革热的重要依据,根据流行病学史和典型临床表现基本可以确定诊断。对于重症登革热,尤其是登革休克综合征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进行积极抗休克及脏器保护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Gubler DJ. Dengue and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Clin Microbiol Rev. 1998;11(3):480-496.


[2] Kularatne SA, Dalugama C. Dengue infection: Global importance, immunopathology and management.Clin Med (Lond). 2022;22(1):9-13.


[3] Parveen S, Riaz Z, Saeed S, et al.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a growing global menace.J Water Health. 2023;21(11):1632-1650. 


封面来源:豆包AI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GRQY

点击名片  关注我们

感染前沿
您好!感谢关注肝胆相照感染前沿公众平台。在这里将为您提供感染病学领域防控和诊治的最新资讯,包括知识科普、学术动态、会议直播、新闻报道等。期待您的加入,共同推动我国感染病学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