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各地军供站的硬件条件、社会环境、工作要求发生很大变化,干部职工在遂行保障任务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如何因势利导,把大家的心思和精力凝聚到提高保障能力上?重庆市军供站以具体问题为牵引,不断强化所属人员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做法值得借鉴。
炊具自动化程度高了,还有必要苦练手工技能吗?
有了新设备不忘基本功
自动切菜机平均1分钟切出5公斤的肉丝或者肉片,炒菜机器人能够精准注油、自动翻炒,平均每8分钟出菜25公斤……看到单位配备的“智慧厨房”系统功能如此强大,重庆市军供站不少工作人员如释重负,感到此后不用每天围着三尺灶台忙个不停。
出乎大家的意料,该站包括刀工比试在内的岗位练兵活动,始终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而且开展的频率越来越高。“炊具自动化程度高了,还有必要苦练手工技能吗?”一些工作人员对站里的工作安排充满疑虑。
“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炊具,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力,大幅提高了军供保障效率,能用尽用,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复杂恶劣的战场环境下,‘智慧厨房’系统并不是万能的。”重庆市军供站领导耐心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近年来,站外的定点、应急保障任务越来越重,而切菜机、炒菜机器人等设备分量重、体积大,不便移动,手工作业技能训练不仅不能放松,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
站领导说到做到,带头参加厨师专业培训,带动全站人员勤学苦练,提高烹饪技能。目前,重庆市军供站27名人员通过考试取得等级厨师证书,实现在岗人员人人持证、个个能做几道特色菜品。
平时多备几手,关键时候从容上阵。这两年,重庆市军供站多次紧急受领野外保障任务,凭借过硬的手工操作技能,他们每次都能按时为官兵送上热乎乎的可口饭菜。
协作单位多了,是否还要满负荷运转?
立足自身充分挖掘潜力
前不久,因某部临时调整任务,重庆市军供站原来需要保障的200份餐食,突然增加至800份。此时有人建议,安排签有协议的拥军餐饮企业参与保障。近年来,该站遴选数家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热爱部队的餐饮企业,与之签订应急保障协议,在军供站任务量过大、自身难以保障的情况下,安排协议单位助一臂之力。
经过测算,重庆市军供站领导发现,依靠自身力量能够完成这次保障任务,便没有请外援。全站干部职工人人上阵、个个尽心,采购、检疫、制餐、装盒、前送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最终这项紧急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事后,站领导在复盘中对相关人员积极引导:挖掘社会优质资源、建立军供后备力量十分必要,但不能因此产生依赖心理。只有在自身全力以赴仍然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才能安排协议单位参与保障行动。
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站领导很快统一了大家的思想。
不请外援,如何又好又快完成保障任务?站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大家苦干加巧干,组织研发了军供信息化系统,该系统集视频指挥、过程管控、远程调度、科学配餐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提高了军供保障效率。
“今年以来,尽管供餐任务点多、线长且时间紧、要求高,但我们的自主制餐率仍然达到70%以上。”重庆市军供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注重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他们坚持做到不能因为任务急而迟供漏供,不能因为任务重而降低服务标准,不能因为任务多而缩减餐食分量。
任务日益繁重,军供保障能否停留在一日三餐?
官兵需要啥全力保障啥
近年来,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的深入开展,部队过境速度越来越快,留给军供部门的准备时间越来越短。在这种情况下,重庆市军供站一些人员产生了“时间到、任务完”的被动应付心态。
“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重庆市军供站领导诚恳地对大家说,部队官兵长途机动,其间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地方政府拥军支前的窗口,军供站人员必须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努力为他们提供有力保障、优质服务。
思想认识高,行动力度大。近日,某部50多名官兵途经重庆,因提前到达,当晚近22时临时提出住宿休整需求。重庆市军供站立即动员协议酒店,快速腾退房间,于当晚23时前让该部官兵顺利入住、安心休整。
今年中秋节当天,某部过境重庆,军供站为该部官兵精心烹制了红烧牛肉、毛血旺等当地特色菜,还为每个人送上月饼和苹果。“虽然人在军旅,却尝到了家的味道。”官兵们动情地说。
一开始,该军供站为过境部队官兵随餐赠送合川桃片、涪陵榨菜、磁器口麻花等重庆特色小吃。后来,他们发现不少官兵喜爱重庆红色文化,便当起红色文化宣传员:如果官兵进站就餐,他们就见缝插针播放反映红岩精神的影片、歌曲;如果官兵在站外就餐,他们就赠送相关书籍和文创产品。
重庆市军供站还积极助力开展新兵役前教育。在提供优质军供餐的同时,他们邀请功臣模范为新兵讲革命传统,安排少先队员为新兵佩戴红领巾,还组织新兵与送行的家人合影留念,激励新战士努力建功军营,为家乡增光添彩。
“我们的送餐车,也是部队的保障车。”重庆市军供站领导介绍说,一次,某部铁路机动至重庆,一名战士突发疾病,疼痛难忍。该站送餐车刚刚离开便立即返回,将患病战士火速送到附近医院。“你们为救治这名战士帮了大忙!”事后,该部领导专程前来致谢。(■潘国燕 徐晓明 本报记者 孙兴维)
(中国国防报 2024年11月22日第三版)
责任编辑/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