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村的“艺术乡建”之路……杜武做客《大理州政协委员访谈录》

民生   2025-01-09 20:39   云南  



第119期《大理州政协委员访谈录》


点击上图回看直播

今天上午11点至12点,第119期《大理州政协委员访谈录》邀请:政协大理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大理市中和书院院长杜武,就“用艺术赋能传统村落,让更多的人‘在大理爱上生活’”等话题与大家一起作交流分享。




本期上线嘉宾


政协大理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大理市中和书院 院长

杜武


本期热点话题



中和村如何走上依靠文旅助力发展的道路?

杜武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提出了“我期待的三个样子”村庄发展建议书。在这份建议书中,杜武描绘了中和村未来发展的蓝图:村民经济富足、精神满足;村干部有组织架构、有方法;村子干净整洁、有文化内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杜武挨家挨户地宣传、倡议,并与村民们达成了共识;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村民们的期待,他成功当选了村民小组长。这为杜武推动村庄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013年,由于小学生源减少,村里的小学合并到了古城里,留下了闲置的房屋。杜武看到了这个机会,并邀请了叶永青、潘洗尘、许嵩、赵野等多名艺术家,在闲置的小学里组织了一个周末文化艺术互动中心——慧起艺术空间,旨在表达智慧的起源。慧起艺术空间的诞生,标志着中和村艺术村的种子开始萌发。艺术家们在这里进行创作、交流和教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艺术家前来参观和驻留。


杜武和村民们看到了艺术为村庄带来的变化,更加积极地支持和参与艺术活动。随着慧起艺术空间的成功运营,中和村逐渐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和旅居者前来驻留、考察。他们带来了新鲜的创意和理念,与村民们共同探索将艺术与乡村进行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2015年,中和村迎来了第一批驻扎的艺术家。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工作室、画廊和客栈等新业态,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同时,杜武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北京上市企业(北京特思睿有限公司)帮村民规划盘活闲置资产,帮村内25个院落成功签订了20年的租期合同,不仅为村民带来了2000多万元的出租收益,还带动了村民就近务工。中和村乡村文化振兴之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随着艺术家的入驻,中和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乡村艺术文化。


中和村的艺术融入乡村之路能够取得成功,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中和村的艺术融入乡村之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乡村文化优势。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和共生。


一方面,中和村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里的村民们世世代代以农业为生,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他们通过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得中和村的艺术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另一方面,中和村积极拥抱现代文化和艺术理念。这里的艺术家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带来了新鲜的创意和理念。,村民们也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逐渐形成了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和共生,使得中和村的艺术融入乡村之路具有了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它不仅为村庄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和发展,还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让艺术赋能传统村落,中和村的主要创新经验是什么?

(一)打造艺术景观,艺术建乡,提升乡村美感。为了留住艺术家与旅居者,中和村大力进行环境提升,实施了一系列改造项目。如:绿化美化提升改造、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大理镇西门中和村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等,这些项目为村庄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整个村庄通过房屋修缮、道路和公共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美化等方式提升了整体形象。杜武还带领团队在中和村打造了一系列艺术景观。利用村庄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貌,进行村庄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对墙体进行精心设计和绘制,将大理的文化及大理州“十二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植入村庄墙绘美化,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增添了艺术氛围。


(二)推动艺术与产业融合。在经济方面,中和村通过引入艺术家和艺术工作室等新业态,实现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村民们通过参与房屋租赁、提供旅游服务、家门口就业等方式增加了收入,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中和村聘请了侯勇、陈越、俞孔坚、王鲁湘等300多位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成为中和村的“荣誉村民”。这些荣誉村民不仅带来了前沿的理念与创新的思维,更以实际行动投身于中和村的发展建设之中。


(三)“村院”合作,搭建平台。2020年,中和村与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开始“村院”合作,将中和村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与大理大学的人才资源优势深度结合,共同打造“中和国际艺术村”。在与大理大学的合作中,中和村开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环境改造。将“村民议事中心”改造成为“中和书院”,作为艺术综合服务中心;还将村内的多个闲置院落向艺术家开放,建设艺术家工坊。中和回响音乐空间等艺术家小院的建成,为艺术家驻留提供了良好条件。


同时,中和村还举办了农民书画家作品展、西南丝绸艺术集市、遇上大理国际艺术展、书香古城·同心书会、乡村美育公益活动等大型品牌化、常态化、国际性的艺术活动,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业态。为了拓宽中和村的艺术市场,杜武团队积极搭建平台,与旅行社、电商平台等合作,还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等来推广中和村的艺术作品和旅游资源,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挖掘与传承本土文化。积极挖掘中和村的本土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历史故事等。通过组织村“两委”成员拜访村里老人、口述历史等活动,深入挖掘并整理了中和村的文化资源,为后续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还邀请艺术家和学者来到村庄,共同探讨如何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艺术作品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时,利用中和村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陶瓷、大理石画摆件等非遗技艺,与艺术家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游客的购物选择,也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积极推广中和村的农产品(烤茶、腌制品等),通过艺术包装和品牌营销,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 激发村民参与,培养艺术氛围。在创业过程中,杜武注重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组织了一系列艺术培训和交流活动,鼓励村民学习艺术技能,参与艺术创作。通过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文化节庆和公益活动等方式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们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和表演的同时可以参与到艺术集市、文化晚会等活动中,为村民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也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村民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成为推动村庄发展的不竭动力。


编辑:朵朵 苏巧

责编:李婧
终审:苏建东

风花雪月号
传播最新大理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