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他们在大理!

民生   2025-01-08 12:35   云南  


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科研工作者群体,是洱海保护治理的众多群体中的一个。他们常年驻守在洱海保护一线,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为洱海治理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为洱海“水更清、月更明”尽心竭力。




在众多的洱海保护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科研团队,他们长期追踪监测洱海水质变化,开展一系列的实验分析,以严谨的科研数据为洱海保护提供支持,为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



近日,记者走进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高原湖泊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实验室,实验室监督员杨铭浩正在进行高锰酸盐指数检测。



实验室监督员 杨铭浩

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高原湖泊污染控制研究中心

我在洱海保护整个环节当中主要承担的是外采和实验的任务。总体来说,大概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在外进行现场采样和观测,另外一半的时间就是在实验室把采回来的样本做系统分析,把数据汇总。



洱海湖区及水域周边的采样工作每周要进行一次,完成起来并不容易。12月以后,大理进入大风季节,风浪会增加采样难度,延长采样时间,担心样品中的待检物质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导致数据出现偏差,大家每次一结束采样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实验当中。




实验员 欧阳晓燕

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高原湖泊污染控制研究中心

都是周一例行出去外采,有一部分指标要在当天晚上出结果,回来就要加班把一些指标的结果分析出来。洱海湖面还有一个浮游植物的计数,它需要将水样静置48小时,一般就是周三进行。



主任 孙天阳

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高原湖泊污染控制研究中心

我们2024年共计开展了52次的日常监测任务,每周我们全员可能要花两到三天的时间来进行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出具。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坚守在洱海一线的研究员,最短的工作年限也已经超过五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采样、实验、分析虽然枯燥,但对于洱海保护却是意义重大。



主任 孙天阳

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高原湖泊污染控制研究中心

我从毕业到现在已经有14年了,这14年当中,我一直从事着洱海保护工作,我觉得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坚持下来以后,看着洱海一步一步变好,我是挺骄傲的,我觉得我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副院长 封吉猛

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

十年来,我们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坚持扎根大理洱海,持续开展洱海水质跟踪检测和水环境改善技术研究,为地方政府进行洱海保护治理决策和环保工程措施制定都提供了充分的数据保障和有效的技术支撑,经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在全省、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洱海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近些年,洱海水体总体稳定在优良水平,洱海水质透明度持续改善,洱海保护治理成效显著。





记者手记

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深入参与了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各个阶段的工作。团队承担了洱海流域与湖泊主体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估,研发出以污水处理和湿地修复为核心的符合洱海治理需求的多项实用技术,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做在生产实践中”,让洱海逐步重现了昔日大理“母亲湖”的风采。



记者 :张洲 杜伟 刘泉 朱蕾 杨钰洁

编辑:苏巧

责编:李婧
终审:苏建东

风花雪月号
传播最新大理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