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步伐慢下来之后,墨西哥最近的一些举动引起了外界的很多关注。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清楚地表明,要把中国产的零部件从生产链里拿掉,还让中国商品在北美或者墨西哥本地进行生产。这种“不再用中国产品”的政策背后,反映的是墨西哥在中美博弈形势面前所做出的选择。不过呢这个策略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许比墨西哥政府原先想的要大不少。
墨西哥的政策转变,显然受到了美国的巨大压力。特朗普重提关税战,声称将对进入美国的墨西哥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与此同时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这一强硬态度迫使墨西哥不得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不过回顾前总统洛佩斯时期,中墨关系的合作势头显而易见。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的投资每年呈上升趋势,不少大型工厂都顺利建成了,给当地带去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及经济方面的收益。而辛鲍姆在其任期内突然调整政策,无疑是在挥霍此前打下的合作基础。
辛鲍姆政府好像打算靠“背刺”中国来获得美国更多的支持,可他这个政策实际产生的效果让人觉得不太可靠。墨西哥经济本身比较脆弱,所以就依赖着外资呢。要是中国企业退出去了,那肯定会给他们的制造业和就业市场造成特别大的冲击呀。除此之外,辛鲍姆政府试图通过施压换取中国技术专利和设备,这种投机心理无异于缘木求鱼。中国政府早已明确态度,禁止核心技术外流,且逐步降低了高能耗产品的出口退税力度,旨在摆脱以牺牲资源换取外汇的模式。辛鲍姆政府的短视行为,只会让墨西哥的经济更难以为继。
对于中方而言,墨西哥的选择是一个警示。既然辛鲍姆执意违背招商引资协议,中国企业应根据条款向墨西哥政府索赔,并通过国际仲裁维护合法权益。这不仅是为现有的中资项目争取保障,也是向其他潜在合作伙伴表明中国对投资保护的原则态度。如果墨西哥选择赖账,中方应不惧争端,诉诸国际机构维护公平贸易规则。
这事呢让中国明白过来了,光靠出口带动的那种经济模式呀,是没办法一直持续下去的啦。这几年中国一边推动国内需求,一边优化产业结构,与此同时还限制技术向外流出,这样就逐渐地不再那么依赖外部市场了。这一方向是应对未来外贸摩擦的根本之策。中国不能再以牺牲“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为代价,向国外输送廉价商品,而是应将更多的财政增量转化为居民消费能力,强化国内市场的支撑。
在这个时段,中国的企业得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别过度依赖那些不稳定的市场。已有企业在主动止损,如青山集团退出阿根廷锂矿项目、蜂巢停止欧洲建厂计划等。这些决定虽短期内可能带来损失,但从长远看却是避免资源错配、降低外部风险的重要选择。比亚迪等中国企业或许会再次对它们在墨西哥的投资计划进行查看。这一趋势无疑反映出,单极单边主义的抬头正迫使中国企业重新布局全球战略。
墨西哥原本是有机会一直保持中立状态的,不会去充当美国对抗中国的那枚棋子。不过辛鲍姆的选择不仅让中国企业心灰意冷,也让墨西哥的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值得一问的是,墨西哥如何兑现承诺为居民创造就业?辛鲍姆所期待的“免费午餐”,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美国,都终将是镜花水月。只想着从中国身上捞取好处却不承担任何风险的美梦,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
有人也许认为,墨西哥给中国造成了损失,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不怎么大,中国没必要太过上心。可这种念头没把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所带来的长远影响考虑进去。倘若中国不主动去进行调整,越南印度等国家或许会为了迎合美国而逐渐与中国拉开距离。即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因此遭受损失,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必然会遭遇更严峻的挑战。
总的来说,中方在应对墨西哥事件时应秉持冷静与果断。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加快经济转型,减少对出口的依赖;这个时候帮助中企止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中方需在这一过程中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清晰信号:任何不遵守规则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未来还有好多没解决的问题呢:墨西哥会不会为它的选择遭罪呀?咱们国家能不能在全球化倒退的情况下找到平衡呀?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个关心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人好好琢磨琢磨。在这场满是挑战的较量里,中国只有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才能把压力转化成动力,实实在在地达成经济与发展的内外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