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哈梅内伊,这位掌舵伊朗40多年的最高领袖,最近又忙起来了——不是应对外部的巴以局势,也不是处理内部的派系斗争,而是在提前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安排。这事怎么看呢?简单来说,这既是为了确保伊朗政权的平稳过渡,也是为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重要伙伴打一剂“定心针”。
咱们先看背景,哈梅内伊的处境就像一位驾着巨轮的舵手。船舱里,改革派和保守派争吵不休,海面上还有以色列和美国的战舰虎视眈眈,暗流汹涌。这时候,舵手一旦失控,这艘巨轮可能直接撞上暗礁。
对于85岁的哈梅内伊来说,这个问题尤其紧迫。一个是年龄摆在那儿,上个月还有媒体曝出他的健康问题。虽然伊朗官方立马辟谣,但人总归会老,这样的传闻越多,只会让外部敌人更觉得伊朗有机可乘。另一个是巴以冲突背后的外部压力。以色列针对“抵抗之弧”领导人的暗杀行动让伊朗如坐针毡,更别说国内早就被以色列渗透得像筛子。这么一看,哈梅内伊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安排好接班问题。
伊朗专家会议最近公布消息,三位继任者已经确定了优先顺序,但名字仍然保密。不过,有些细节还是流出来了:哈梅内伊的次子穆杰塔巴、亲信阿里雷扎·阿拉菲,以及关系密切的哈希姆·侯赛尼·布什里是最有可能的候选人。这三个人各有千秋,但穆杰塔巴最受关注。毕竟,这位“55岁的太子”从28岁起就跟着父亲参与重大决策,几乎算得上是“正统继承人”。
光解决国内问题还不够,哈梅内伊更担心的是外部合作伙伴的信心。就在17日,他的高级顾问韦拉亚提专程会见了中国驻伊朗大使,明确向中方传话:无论特朗普再当总统还是美国换届,对中伊关系都不会有任何影响。这句话怎么解读?简单点说就是:老朋友,咱们的关系经得起考验!
为什么哈梅内伊要这么着急向中国打包票?咱们回顾一下伊朗的外交局势。2018年,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政策直接把伊朗逼到了墙角,经济制裁压得伊朗喘不过气来,货币大幅贬值,失业率飙升。在这种情况下,靠西方是不可能的,只能另辟蹊径。于是,向东看,拉紧与中国的关系,就成了伊朗外交的重中之重。
数据能说明问题:2022年,中伊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5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4%。中国是伊朗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伊朗的主要投资方之一。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伊合作涉及能源、基建等多个领域,对伊朗经济的恢复至关重要。所以,这次哈梅内伊不仅是向中方承诺关系不变,更是在给伊朗的经济找后路。
那问题来了,哈梅内伊离任后,中伊关系会不会生变?这事得分两个层面看。
一方面,伊朗的外交政策总体是由国家利益驱动的,而不是个人意志左右。无论是继任者的背景如何,伊朗都不可能轻易放弃中国这个“东边的靠山”。更何况,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大概率还会持续,伊朗对外合作的选择本就有限。
但另一方面,伊朗的内政始终是变量。当前总统佩泽希齐扬是改革派,主张与西方改善关系。如果改革派的力量在继任者选择中占上风,可能会让中伊关系面临一定挑战。比如,伊朗国内的一些亲西方派一直试图通过与欧美缓和关系来换取经济利益,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影响中伊合作的优先级。
最后总结一下,哈梅内伊的这些安排,表面上是为了确保政权平稳过渡,但背后传递的信号更重要:即便政坛风云变幻,中伊合作不会断。不过,中方也需要看到其中的复杂性。伊朗的政坛内斗、经济压力、以及外部的渗透风险,都会在未来的合作中形成障碍。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与伊朗的关系虽然“稳中有进”,但要在变化中寻找更多机遇。毕竟,“在风浪中行船,舵手固然重要,但水手的协调也同样关键。”
这事怎么看呢?我个人觉得,未来的中伊关系依旧有很大的潜力,但我们需要在合作中更加务实,既要保持战略耐心,也要适应伊朗国内外局势的复杂变化。这是一盘大棋,而哈梅内伊只不过是为这盘棋布下了一枚关键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