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等14国支持苏丹停火决议,俄罗斯一票否决,中国的遗憾:一场多边主义的镜像博弈

2024-11-20 08:05   山东  

联合国安理会18日就一份苏丹停火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结果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不小波澜:这份由英国和塞拉利昂联合提交的草案,旨在增强平民保护和扩大人道援助准入,得到中美等14个成员国支持,但被俄罗斯投下唯一否决票而未获通过。


提交决议的英国代表当场“义愤填膺”,怒斥俄罗斯的否决行为是“耻辱”,认为安理会未能发出“一致声音”令人遗憾。然而,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波利扬斯基随即进行了反击。他指出,草案并未明确关键细节,如谁负责保护平民、如何控制边境安全,以及是否应将外国部队引入苏丹。他直言,这样的决议俨然是一纸空文,甚至可能剥夺苏丹政府本应享有的主权。波利扬斯基进一步反驳称,俄方的立场不仅合理,而且考虑到了确保苏丹长久稳定的实际需要,唯一的出路是促使交战双方通过谈判实现停火。


中国代表傅聪随后发表解释性发言,强调中方支持为保护平民尽快实现停火,并因此投下赞成票。然而,他也坦言草案未能采纳部分建设性意见,未充分顾及当事国的合理关切,中方对此感到遗憾。傅聪的言辞透露出对“和平必须建立在现实与主权尊重基础上”的深刻理解,而非只停留在表面的正义号召。


那么,这场复杂的国际角力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自2023年4月苏丹冲突爆发以来,伤亡数字触目惊心:超过2万人死亡,超过1000万人流离失所,300多万平民逃离家园。这场人道灾难,放在联合国大楼里冷冰冰的统计表上,不过是数字与条款的组合,但在苏丹平民的日常生活中,却是鲜血与眼泪的真实写照。对于急于展现“国际担当”的西方大国来说,争夺话语权的角逐才是核心,而如何平衡人道关切与地缘政治,恐怕没人比俄罗斯代表更懂得其中的分寸。


英国代表的“耻辱”指责看似正义凛然,背后却透着浓厚的强制味道——一纸由西方定调的草案,不分青红皂白地要交战各方强行接受。这种表面文章,仿佛是为流血的苏丹百姓伸张正义,但实质上,只会给当地局势添一层更厚的迷雾。


与其简单将中国的赞成票归结为“屈从西方压力”,不如理解成一种更为深思熟虑的外交策略。中国支持停火、保护平民,体现了大国的人道责任。然而,不被忽视的是,中国清楚明白现实中的停火绝不是强行推行的结果,而必须尊重主权和内部对话。这一立场看似中规中矩,实则暗藏深意:在复杂局势中保持主动权,不轻易卷入他国的所谓“正义秀场”。


实际上,中国与俄罗斯的分歧只是表面现象,双方对于尊重主权与和平斡旋的共同点显而易见。俄罗斯的否决票未必冷酷,而是一种对冲突背景更全面的理解。换个角度看,中国的赞成票与俄罗斯的否决票,殊途同归:两国在国际事务中都高度重视主权与长远稳定,拒绝虚伪的“多边主义伪装”。


有趣的是,英国与中国都在强调“安理会需要一致发声”,但这两个“一致”概念却截然不同。英国主张的是不分是非曲直、迎合政治需求的“一致”,是一种被政治化的统一,强调所谓“国际规则”。中国的“一致”,则建立在切实解决问题和尊重当事国权益的基础上——能带来真正和平的“一致”。


可以预见,西方国家将继续在联合国玩弄多边主义的把戏,以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将自己的政策包装成“普世正义”,并借此扩展影响力。中东、东欧、东亚等多个地区,都会成为西方操纵国际秩序的角斗场。而对中国和俄罗斯而言,必须更加紧密合作,巩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权立场,携手应对这股西方带来的动荡之风。


这场停火决议背后的国际政治博弈,绝非简单的“支持与反对”能概括。它是一场深刻而复杂的博弈,揭示了国际体系中各大国对主权、和平与权力平衡的不同理解。正如中国与俄罗斯看似分歧的立场一样,两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国际秩序中的核心原则。西方的“正义”也许有时会迷人,但时间会证明,虚伪的面具下,往往隐藏着更多的动荡与野心。

世界坊谈
帮你轻松读懂这个复杂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