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全国规格建制最高、声名最著、红色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园林式公墓。这里长眠着新中国众多开国元勋、战功赫赫的将领、成就显著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以及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先烈、国际友人等。
正因为八宝山革命公墓规格极高,能葬在这里的人无一不是杰出人物。然而,有一位军阀却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他就是有“云南王”之称的龙云。龙云究竟做了何种贡献,以至于能葬入八宝山呢?
周总理曾用三个“有功”来高度评价龙云:第一,对中国民主革命有贡献;第二,反对蒋介石个人独裁,有功;第三,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坚决支持,直至胜利,有功。纵观龙云的一生,抗战时期是他一生最为光辉的亮点。
龙云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先后派出20万多滇军奔赴抗日前线,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当然,龙云最重要的一个抗战贡献,就是下令修筑了抗战期间唯一一条国际通道,滇缅公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东南沿海的出海口很快被日军封锁,如何打通与国际上的运输通道,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龙云于1937年底下令修筑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穿越中国最坚硬的山崖,跨越最为湍急的河流,“这条世界最崎岖的公路段上,民工几乎是用双手在抠动岩石。”共有20万人参与滇缅公路的修筑,无数路段经过丛林,沼泽地带,瘴气、疟疾无时无刻不威胁着筑路工人的生命。
更让人感动的是,这20万筑路工人中,超过90%都是妇女、老人,甚至是孩子,超过3000多名筑路工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筑路总工程师谭伯英感慨道,“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无法知道明天谁将离我们而去,许多不可代替的工程师和能干的工人都死了,人越来越少,工程随时可能停下来。”
即便如此艰辛,但从昆明至畹町全长959.4公里滇缅公路,仅仅耗时9个月就修建通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类奇迹。英国《泰晤士报》给予高度评价,“只有在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到,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罗斯福也曾感慨万千,“中国人民在短短的时间内,几乎是靠双手把这条公路修好的,这是不可思议的,他们说这是继金字塔等等这些东西,世界第五大奇迹。”龙云也因此成为抗战民族英雄。
1962年6月27日,龙云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龙云葬礼由陈毅主持,周总理等人前往吊唁。在陈毅主持的公祭仪式上,刘文辉致悼词,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龙云的一生,为国为民,光明磊落。”葬礼结束后,龙云骨灰安放八宝山革命公墓。
参考资料:《云南王龙云传》、《抗战生命通道至滇缅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