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22期,刊发了《刘海玲:将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所望化为代表建议》。
刘海玲:将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所望化为代表建议
养殖400头牛,需要多少工人?答案是两个。
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刘海玲是养殖专业户,9月26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记者在吉犇牧场见到了她本人。
刘海玲代表在查看奶牛生长情况。
第一次见面,刘海玲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性格直爽,走起路来步履生风。沿着牧场走了一周,没有见到人,只见一头头牛,或躺或卧,懒洋洋晒着太阳。
“牧场养殖规模是600头,目前存栏400头。由于实现机械化养殖,两个工人就可以照看过来。”刘海玲说,近几年黑龙江省大力扶持中小型奶牛产业,在基础设施改造或设备维修方面给予支持,目前,她的牧场已转变为标准化的现代牧场,有吸粪车、铲车、上料车等设备,只要会开车就可以轻松完成养殖工作。
2003年,富裕县大力扶持发展奶牛业,刘海玲建起了奶站,从事鲜奶收购,靠着不服输的韧劲,凭着干事创业执着的信念,在一年时间内用诚信和务实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打开了局面。2005年至2010年期间,她为村里180户农户发展奶牛养殖无息提供购牛资金200多万元,带动群众共同养殖致富。
随着奶站的发展壮大,刘海玲开始带头发展奶牛规模养殖,2013年投资1000万元建设富裕县吉犇牧场,带动村里84户奶农将奶牛放在吉犇牧场统一饲养,每头奶牛年均产出提高了1000元。同时,与村民签订青贮种植合同,以高出市场2%的价格全部回购,带动村里23户农民种植青贮750亩。
经过多年发展,刘海玲的牧场从单纯奶牛养殖过渡到了奶牛、肉牛“两牛养殖”。“差不多一半奶牛,一半肉牛。我看哪个形势好,就往哪边进。”刘海玲说,现在养牛是最困难的时期,但她很有信心。
“现在全国知名的齐齐哈尔烤肉就是用的黑白花奶牛。”刘海玲指着牧场中的黑白花奶牛说,人到什么时候都需要吃,相信行业不久会迎来好转。
刘海玲一边忙自己养殖事业,一边走街串户调研。履职7年来,她先后提交了30多份议案建议。其中,她最关心的还是农村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
从黑龙江省富裕县来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全县户籍人口为27.2万,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7.4万,占户籍人口27.2%,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居多,家里只剩老人,一旦遇到头疼脑热,儿女不在身边,生活多有不便。但是基于传统观念,老年人大多又不愿住进养老院。
为此,刘海玲提出幸福大院的养老模式,以乡镇或几个村联合建立一个集中养老中心,开展抱团式养老。同时,加快发展助餐式居家养老。针对能够自理或暂时不愿意到集中养老中心居住的老人,以村为单位建立助老餐厅,老年人既可到餐厅就餐,也可以上门送餐,解决老人做饭困难的问题。
除了农村养老问题,老年人医疗问题也是刘海玲关注的重点。她经过调研发现,农村老年人患慢性病的非常多,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需要周期性服药。
刘海玲说,比如心脑血管类疾病,在东北地区老年人群体中非常普遍。她自己父母患有相关疾病,春季、秋季不等发作时就要用药半个月左右。由于自己在父母身边,可以代父母到县里医院买药。但农村很多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进城买药比较困难。
为此,刘海玲建议适度放宽一级医院的药品使用范围,倡导农村老人在患非重大疾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多前往一级、二级医院进行诊疗,方便农村老人就医。
今年,黑龙江等地启动了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的试点工作。试点对象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专业专病防治机构当中的一些公共卫生医师,选择整体风险可控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病种,开展处方权试点工作。今后,农村留守老年人看病买药将更加便捷。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22期
作者:丁显阳
版式:祁楚杰
责编:赵虹宇
审核:黄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