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工,34岁,男,勤工俭学生,湖南省华容县,红军大学代表……”
日前,记者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看到,不少游客在玻璃展橱前仔细观看这么一件文物:一张长6.5厘米、宽9.5厘米的淡黄色纸质证件上,写有持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成分、籍贯、开会住所,在证件的下方,加盖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代表委员会”印章,证件右边和背面,还详细地写着代表证效用和大会规则,以及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这件文物,就是革命先辈何长工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持有的代表证。
▲这是当年红军大学代表何长工的“二苏大会”代表证原件,现珍藏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何长工老年标准照。( 资料图片)
“这张看似普通的证件,却见证了当年轰轰烈烈的苏维埃民主选举运动,见证了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参政议政的历史时刻,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始发祥的伟大实践。”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党组成员、瑞金市史志研究室负责人苏春生告诉记者。
▲游客参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资料图片)
▲位于瑞金市沙洲坝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资料图片)
走进瑞金沙洲坝,记者看到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从高空俯瞰,这座建筑就像一顶红军的八角帽,寓意红军永远扎根这片红土地。它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被誉为苏区时期的“人民大会堂”。
1934年1月22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召开,何长工等来自全国各地的2200多名代表,手持代表证,走进大会现场,共商国是。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苏大会”不仅有正式代表693名(“一苏大会”时为610名),还有候补代表83名、旁听代表1500余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资料图片)
“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被毛泽东称为‘最完满的制度’,苏维埃的民主被毛泽东称为‘最宽泛的民主’。毛泽东指出,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实在是历史上任何政治制度所不曾有的。而苏维埃依靠这一制度,同广大民众结合起来,它就使苏维埃成为最能发扬民众创造力的机关,使苏维埃成为最能动员民众以适应国内战争,适应革命建设的机关,这也是历史上无论什么政府所做不到的。”苏春生告诉记者,何长工的代表证,见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参与、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当年,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创建的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探索以制度法理推进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让苏区民众真正当家作主,享有“广泛、真实、管用”的人民民主。
同时,何长工的代表证,还见证了“一府两院”国家基本形态雏形的形成。它们由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苏维埃代表大会和执行委员会负责、受苏维埃代表大会和执行委员会监督,是新中国“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制度雏形,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54年12月7日,瑞金革命纪念馆在征集文物时,从当年同是‘二苏大会’代表的赖世银手中征集到了这张代表证。”苏春生说。
苏春生介绍,赖世银把何长工的代表证交给纪念馆文物征集工作人员时说,他与何长工是很好的革命战友,那时正值第五次反“围剿”战事吃紧。“二苏大会”结束后,何长工告诉赖世银,他们就要上战场了,这张代表证就留下来给他做个纪念。赖世银一直把它视为革命战友的信物,小心翼翼地收藏着。
由于当年征集文物时记载身份信息比较简单,后来的工作人员无法找到赖世银后代以进一步了解情况。
1994年,这张镌刻着革命信念、民主追求和岁月印记的“二苏大会”代表证,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一经展出就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海内外人士前来参观。而今,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何长工的“二苏大会”代表证,成了馆内珍藏的重要红色文物。
来源:赣南日报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出品
审核丨苏春生
编审丨刘俊林 钟林芳
编辑丨钟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