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碑刻是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3年8月刻写的。碑刻讲述了赵博生矢志革命寻求光明,于西北军期间秘密入党并发起宁都起义,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率部奋战时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随着讲解员单惠的娓娓讲述,那段烽火硝烟的革命历史徐徐展开。
赵博生,宁都起义领导者,坚决领导转变和创造红五军团的主要负责同志之一,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先后在皖系、直系、奉系军队中任职,1924年冬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先后任旅参谋长、特种兵旅旅长、军参谋长,参加过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1931年春,由赵博生担任参谋长的国民党第26路军被派往江西“围剿”红军,赵博生不愿执行。且早之前,他就曾派心腹张志诚去往上海联系共产党,但直到部队抵达江西,仍未联系上。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26路军官兵爱国热情高涨,集体要求:“调第26路军回北方,我们要去抗日!”可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予以驳回。将士报国无门,还要和同胞自相残杀,赵博生不愿无视国耻,不愿手足相残。
“这便是著名的宁都起义。起义胜利后,17000余名将士全部加入红军,自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单惠介绍,赵博生注重在实践中学习红军的作战原则,每战都亲临前线,部署周密,指挥果断。在他和董振堂等人的指挥下,红五军团作战英勇顽强,先后参加了赣州战役、漳州战役和南雄水口、建宁等战役战斗,屡建奇功。
“红五军团拼马刀尤其厉害,令敌人闻风丧胆。当时苏区流传着这样的话:一军团的冲锋,三军团的包抄,五军团的马刀。由于赵博生指挥作战有功,在宁都起义和红五军团成立一周年时,中革军委通令嘉奖赵博生,并授予他红旗勋章。”单惠说。
然而,在1933年1月8日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赵博生在与敌人相距只有百余米的地方指挥作战,不幸中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6岁。
“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伟大光荣的一页,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促进了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起义部队经过政治教育和精心整编,快速成长为党领导下的雄师铁军,使得中央红军从3万多人猛增到5万多人。”瑞金市史志研究室编研股股长钟燕林说。
▲位于瑞金叶坪红军广场旁的博生堡(重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赵博生烈士而建造的。
最后,碑刻里说:“博生同志虽死,他的光荣牺牲将永远照耀和深印于千百万工农劳苦群众心坎里!”
来源:赣南日报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出品
审核丨苏春生
编审丨刘俊林 钟林芳
编辑丨钟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