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城!芜湖拥抱无限可能

时事   2025-01-08 08:00   安徽  


· 编者按 ·
在2025年芜湖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芜湖传媒中心旗下大江资讯联合芜湖日报、芜湖新闻频道等,于1月8日至13日推出特别报道聚焦芜湖“六个之城”建设,敬请关注。

“六个之城”是指创新之城、汽车之城、智算之城、枢纽之城、欢乐之城、幸福之城。芜湖聚力打造“六个之城”,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芜湖篇章,为全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作出更大贡献。



当产业与科创深度融合,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

港口集装箱实现装卸无人化、海螺无人驾驶矿车在矿山安全运行、智能立体化仓库提升利用率达6倍以上……去年以来,我市出台《芜湖市加快场景创新应用行动方案》,以应用场景创新为驱动,赋能产业发展。



芜湖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及社会治理、社会民生等主题,聚焦9大重点任务,探索出“场景引领+技术突破+体制创新+产业培育”的全流程场景创新路径,将未来趋势变成现实场景,将现实场景变成具体项目,用具体项目催生创新企业。一系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汇聚成势不可挡的发展活力,引领这座城市全力向“新”而行。


在芜湖鸠兹科创湾,18个园区积极营造更具黏性的创新生态,打造科创企业的孵化器、加速器。当从“0到1”、从“1到100”的创新引擎被不断点燃,创新策源“最先一公里”将逐步成为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大江大河的湾区,往往是创新活力涌动的地区。芜湖鸠兹科创湾是一个集结各类主体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和创新街区,将有效承接安徽“科大硅谷”资源溢出,形成与“科大硅谷”交相呼应、创新联动的“北谷南湾”发展格局。


凤鸣研创中心正在进行外立面装饰,预计今年5月完工。陈剑/摄 


创新——芜湖最鲜明的城市特征。近年来,芜湖始终坚持将创新放在城市发展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走“产业+科创”路子,全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聚力打造创新之城。在最新发布的2024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芜湖居全国地级市第22位,较上年前进4位;过去三年累计前进10位,迈入创新强市“第一方阵”。


科技创新有活力,产业发展才更有动力。比如,奇瑞成立短短27年,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民族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今年,芜湖组建奇瑞开阳实验室、启智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赛迪(芜湖)科创中心等重大研发平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这片土地不断涌动着创新活力——芜湖围绕“链”上协同创新,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条延伸为重点开展攻关,加快产业链自主创新步伐。可以说,正是因为芜湖让科技成果“沿链下蛋”,方能推动企业聚链成群,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


以“科技 智驭未来”为主题的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杨大伟/摄


有了创新的“硬核”实力,还得有相应的孵化平台和科创企业,才算“好马配好鞍”。当前,芜湖致力打造科创企业的“孵化器”“加速器”,科学布局小试、中试、产业化等配套设施,推动科创人才、科创团队、科创企业向创新园区集聚,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创新链产业链的良好生态。


2024年,全市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达50个,持续实施“赤铸之光”重大科技专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360家。其中,联合飞机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酷哇机器人等4家企业入列中国独角兽榜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4.28%、居全省第一。人才引进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去年新入职高校毕业生超10万人。


以科创成果的“新”潮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新”向荣。今天的芜湖,依托良好的产业环境、创新的资源禀赋、全新的协作体系,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新方式、新引擎。这座城市正攀“高”逐“新”,拥抱更多的“芜”限可能!



记者:潘   晔

编辑:郭安妮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大江资讯,设为星标 



大江资讯
大江澎湃,闻天下。立足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传播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资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7000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