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巷的未来,“真香”!

文摘   2024-12-26 18:13   江苏  

冬日的暖阳穿过密密匝匝的居民楼

在烟火升腾的蓁巷投下斑驳光影

巷子一头

是书卷气和历史感交织的四牌楼

那里有国子监、国立中央大学的

传奇故事

以及东南大学的创新活力



巷子的另一头

是科技范和时尚潮共舞的珠江路

那里曾是华东地区最大的3C产品集散地

也承载着无数个创业梦想

这条链接了历史和未来

融合了生活和生意的巷子

即将迎来新生



玄武区将蓁巷列入城建计划、新街口街道立项实施,引入了东南大学规划师团队以及河西集团旗下的南京紫金商管,共同推进街巷的改造和运营。为蓁巷播下希望种子的规划师,不是别人,正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东大建筑学院博导童明。


校地融合、老城更新

社区营造、消费提振

……

当诸多的宏大叙事

落地于这条不到500米的小巷

所有的探索变得意义非凡


因为规划师的进驻,城市界面即将告别单调和陈旧,生活空间也将更加宜居便捷。得益于商管团队的策划,街巷既有服务大众的小修小补,也有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调性门店。目前,蓁巷改造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明年春节之后,小巷将在万物萌发的季节,长出新的枝叶。



借用规划大师的“慧眼”


站在东南大学梅庵书苑的小礼堂里,童明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孩提时代,“这里曾经是我的幼儿园,这个房间就是我们的食堂。”就在几个小时前,他带着学生、居民和商户,在蓁巷开启了一场社区行走活动,将军巷、成贤街、老虎桥、沙塘园、进香河菜场……老城的每一处,他都如数家珍。


一条蓁巷

承载了童家三代人的记忆


童明的祖父童寯,在这里与同为“中国建筑四杰”的杨廷宝共事数十年,结下了一辈子的友谊。童明的父亲童林夙是中国显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在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60余载。而童明自己,也是毕业于东大,又返校任教。也正因为此,当接到蓁巷社区责任规划师的邀请时,他几乎没有片刻犹豫。


尽管在校园之外

但蓁巷和东大

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因为蓁巷

莘莘学子对南京这座城市

有了更具体的记忆

因为东大

寻常巷陌平添了人文情怀和学术氛围


就像毕业于东南大学、工作在新街口街道的连云港姑娘孟帆说的那样,“第一次从九龙湖校区回到本部,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就是——这才是大学!”


2021年,东南大学启动“寻脉问源”计划,当年有700余名本科新生来到四牌楼校区。今年,这个数字已增加至2340名。为东大新生营造更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正是玄武区改造蓁巷的初衷。


“这是送给明年入校新生的一份‘礼物’。”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志超表示,蓁巷的出新将更贴近民生,引入更好用的科技,采用更灵活的运作方式,深度整合属地的政策优势、东大的专业能力和河西集团的运营理念,全方位满足师生和居民的需求。


校区、社区、街区、学区,多重功能叠加的蓁巷,是老城真实的切片。当城市开发建设放慢节奏,老城更新变成当务之急。河西集团董事长马德民说:“留住烟火气,激活年轻力,以城市运营的思维让街巷更健康地新陈代谢。”



升腾最抚人心的“烟火”


人群熙熙攘攘,车辆来来往往

观察行走在蓁巷的芸芸众生

这里有青春洋溢的东大学子

有悠闲踱步的本地居民

有南师附小接送萌娃的家长

也有珠江路上手握咖啡的白领


“宜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动力。”在童明看来,蓁巷最令他魂牵梦萦的,就是从街边飘出的人间百味,和小店传来的喧闹嘈杂,正是这份烟火气,抚慰着人心,透射着温度。


从摆摊近30年的老奶奶臭豆腐

到10月份刚开业的泽朵咖啡

80多家业态各异的小店

共同织就了“蓁巷人”的“小确幸”

但如何让社区生活更有品质

怎样通过规划和运营的力量

为老街平添生机?

这是存量时代下

既古老又新鲜的共同命题

人车交织、道路拥挤,是蓁巷最需要改变的现状。住在沙塘园的殷芃,最关心的是交通和停车,“双向单车道,一有违停就堵得水泄不通。停车位也不够,回来晚了就要满世界找。”


在规划师的笔下,巷子的交通组织将被重构,通过引入慢行系统,把更多空间让渡给行人,并在节点处增设休憩区域,提升巷子的舒适度。新街口街道已提前对接规划和交管部门,未来蓁巷将实行机动车由南向北单行,与由北向南单行的成贤街形成闭环。街道正在对接周边单位和卖场,引导他们拿出资源与居民共享。在大纱帽巷一处闲置的空间,停车区域的重新梳理调整也已提上日程,最大限度挖潜空间,缓解老城停车难问题。


小巷的业态,也正在悄然改变

带着BID(商业改善街区)理念

紫金商管团队10月份就全面进驻

走访商户、问卷调查、沟通高校

……

2个月不到

一条清晰的思路已然成型

留住烟火气,从门头店招升级开始。蓁巷入口的朱氏车行,已经改头换面,红底黑字,下面还配了英文。这家不到10平方米的小门面,是学生换锁配钥匙、居民修车补胎的首选。“前阵子东大的老师来修车,发现英文拼错了,紫金商管立马又帮我设计了一个。”老板朱晋佑笑着介绍,商管公司还专门为他打造了一个小工具柜,“就放在门口,看起来一下就上了档次。”


与巷子不匹配的业态,也在陆续调整。巷子里有家废品回收站,成贤街社区和商管团队联动,轮番上门沟通,街道也主动帮他们物色经营场所。最近,回收站的搬迁事宜终于议定,腾挪出来的空间也将进一步提档升级。




奔赴和谐共融的“美好”


蓁巷是所有人的家园

每个人都有具体的诉求

每个人都能对它的改造“指手画脚”

站在基层治理的角度

回应好每个群体的关切

既是政府职责所在

也是百姓民生所向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公域话题与私域需求发生冲突,这种矛盾如何化解?新街口街道针对居民的愿景、商户的担忧和高校的期待,以“蓁心话·巷未来”为主题,接连组织了4场社区更新大讨论。受众出题,属地作答,从源头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家门口的垃圾桶能不能移走?人行道的面包砖用什么颜色?小店前台阶是否能低一点?可不可以引进便宜又好吃的网红美食?一句句琐碎而现实的心声,都被街道记在了心上。


沟通的力量

总能在不经意间激起浪花

细心的孟帆发现,没过多久,就有商户主动提出什么时候可以重新装修,一些居民开始讨论,如果改造我想让哪里改变,还有东大的师生向她咨询,蓁巷什么时候建好。


侯立剑是谧喜甜品的老板,他的小店今年刚刚装修过。听说蓁巷要改造,这个南林毕业的新南京人喜出望外。“我们也想让蓁巷成为网红,环境好了,生意自然不用愁。”他还给规划师团队出了“金点子”——巷子里的电线杆有些凌乱,能不能统一设计,刷上南京城的别名,让更多人感知古都文化。


不同的群体,有时候需求会“打架”。泽朵咖啡的主理人夏夏也是东大毕业生,她的咖啡馆门前有一块小空间,原本计划做个小花园,再放点外摆。但老小区楼间距太短,一楼居民常来这里晾晒。夏夏并不急着跟邻居较真,“还要请街道和社区一起坐下来聊聊,看看能不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蓁巷与将军巷连接处的公共厕所,尽管是基础的民生配套,但形象上与周边的店面有些格格不入。怎么办?新街口街道计划在保持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对公厕升级改造,唤醒周边的零散空间,把一旁产权在街道的房屋利用起来,打造一个既能提供便民服务,又适合休闲游憩的迷你公园。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街巷是记忆的载体。在新街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史庆锋看来,当城市更新进入下半场,蓁巷的改造既要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也有自下而上的全民参与,“只有通过系统思维,让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才能让老街巷焕发勃勃生机。”


明年春暖花开时

蓁巷定会惊艳归来!


来源:玄武发布

审稿:刘思沂

审核:史庆锋

发布:刘晓菁


 往期回顾 





新街口发布
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好地为辖区党员群众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