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分论坛。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崧出席论坛表示,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持续赋能千行百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论坛上,之江实验室总工程师赵志峰宣布启动“三体计算星座”项目,之江实验室将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建千星规模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星座建成后整个太空算力将达到1000P。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会上介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45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云算智算超算等协同发展,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名。“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5G基站超过400万。此外,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不断拓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2家中国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占全球42%,有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张云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把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抓手,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瞄准大模型,布局大算力,整合大数据,深挖大产品,培育大企业,保障大安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合作。围绕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加大创新攻关力度,推进软硬件适配,构建从智能芯片、到算法框架、到大模型的全栈式产业链,加快大模型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二是坚持应用推动,拓展落地产品。以人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动产业务实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等工业场景应用,提升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水平。三是坚持产研联动,优化产业生态。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入开展技术和人才交流合作,共建开源社区,共研高质量项目,共享高价值数据链、数据集,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四是坚持多方互动,深化产业合作。深入践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加强与国际电联等国际组织合作,加快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治理框架,携手打造开放公平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让人工智能更好造福人民、造福世界。随着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天上的卫星越来越多,能不能把智能算力送上天,帮助更好地挖掘利用卫星数据?论坛上,赵志峰宣布启动“三体计算星座”项目,之江实验室将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建千星规模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星座建成后整个太空算力将达到1000P。其中首发星座正在紧张部署推进中,目标是2025年一季度一箭发射“12+1”颗卫星,2025年全年将完成超50颗星座布局。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太空的算力远远不能满足卫星对算力的需求,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卫星数据传不回地面、无效数据多,能不能把计算带到太空去?这正是“三体计算星座”的出发点,星座计划将助力卫星数据的计算和传输。赵志峰以太阳观测卫星举例表示,每颗卫星每天会产生500GB左右的观测数据,但每天只有20GB的数据可以传回地面。有了太空计算系统,就可以在太空进行数据计算,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赵志峰表示,目前实验室已经突破太空计算系统关键软件和硬件相关技术,星座所有卫星都将搭载太空计算系统,每颗卫星可以实现在轨的数据处理。此外,在制造上,还将通过多孔合金材料3D打印的制造方式生产卫星,从而实现卫星快速迭代、定制化生产,使50KG的卫星生产周期缩短至400小时/颗,卫星主体结构重量下降30%,从而使单颗卫星发射成本下降120万元。立德金投:田先生,13439085869(北京)
魏先生,15914191722(深圳)
立德咨询:田先生,13439085869(北京)
立德云数据:田先生,13439085869(北京)
立世汇贤 德融天下
免责声明:
1、本文转载自中国证券报。
2、本站所转文章没有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下面电话,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3、本站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责任。
媒体合作:1852441957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