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第五届国际米食味大会中国总决赛在崇明圆满落幕,来自全国23个省份、134个小产区的1950份米样,共同角逐5个分组和全国食味产区的众多奖项。在这场被誉为“大米界奥运会”的顶级赛事中,崇明地产大米表现突出、成绩亮眼,一举斩获综合皇冠组特别优胜奖1项,优质产区组金奖1项,长三角组金奖9项、特别优胜奖10项,同时崇明还获评了全国优秀食味产区奖,成为首次进入全国优质产区范围的长三角地区。
优异成绩的背后,既是崇明多年来坚持生态发展的厚积薄发,也是崇明对大米品质孜孜不倦的追求。崇明的好大米是如何种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探寻崇明大米的奥秘,分享好经验、好做法。
(视频时长1分58秒)
崇明企业在第五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赛区总决赛中的获奖情况
在持续多年的水稻种植实践中,本次比赛中获奖的基地坚持良田、良种、良法多管齐下,始终用最规范、最严格的技术标准生产大米,逐步探索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
这些基地注重选用优质的水稻品种,生产的大米普遍具有外观好,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的特点。比如,上海崇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齐茂基地连续多年开展“太安1号”“沪软1212”等水稻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积极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养草灭草等绿色生产技术,加强田间培管。上海北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种植“南粳46”“沪软玉1号”等优质水稻品种,采用优质稻休耕轮作、液体粪肥还田等技术模式,做到稳产与高产,绿色与生态的有机结合。上海聚霞粮食专业合作社近年来探索开展“崇尚2022”“沪稻香软217(暂定名)”等水稻新优品种试验示范,通过田埂种植蜜源植物,增施有机肥,应用缓释肥等新型配方肥,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这些基地还注重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赋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上海崇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百农基地与科研机构、高校紧密合作,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培育优秀田间管理人才,不断提升水稻种植水平,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上海横沙农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注重智能化应用管理,积极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施低碳种植技术,减少碳排放,实现水稻亩产增收、化肥投入减少、大米品质提升。
【信息来源】 上海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