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改版,原来几年的帖子都没了。
大致回顾下,13年和两个大学同学从北京南下创业,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to小B的saas产品。
因为公司涉及的业务客户群都是小商家,流水很高,本来我们是赚软件收入和支付返佣的,那几年因为p2p热潮,在系统里面给高中同学(不透露名字了,省内头部p2p,互联网大厂出来创业的)的业务导数据和用户,赚取佣金。那三年是烈火烹油,每年一个小目标的收入,大几千万利润,公司人数膨胀到100多人。最后p2p爆了,我那高中同学进去了,我们毕竟不是直接涉及p2p业务,只是相当于给他们做广告,不过帽子叔叔还是调查了我们,退回了不少广告佣金,差点把之前赚的钱全部吐出去了,19年人员又降到40来人,万幸主业软件收入和支付返佣还稳定。
紧接着刚好赶上疫情和线上化,我们的客户死掉也一大批,日活用户下滑40%,错有错招,刚好我们收缩完才发生疫情这事情,不然20年上半年还得多亏一千万。
我们的业务是依赖于客户成功的,这几年刚好每年新增把每年倒闭的客户量覆盖住,日活保持在5万左右没变过,而且获取新客户的成本也很高,新客户获客成本基本上得一年回本,所以客户活不过一年我们就会微亏,如果客户活过一年,后面基本上每年每个客户能给我们贡献一年500的净利润,所以收入连续5年都维持在3000万左右。
去年的总结写的是出海和卖身国企的思路。搞了一年,出海在新加坡花了几百万人工房租,刚刚起步有一点点收入,还没什么起色,盖不住成本。卖身国企的路子,只能先从业务合作开始,和某央企合作,把我们的业务嫁接到他们的产品里面去。跑了一年,23年11月对接上某师兄,24年5月中标,对接开发干了一两百万成本进去,现在才拿到30多万首笔款,产品还没完全定型。这条路也是路漫漫望不到头啊。
现在最大的感触就是躺平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反正没什么债务,又不追求名牌什么的,个人和家庭方面,今年认真记账,发现一年全家合计就花了二十几万,这样吃吃老本都能混个十几年。只是手上这一摊子,想躺平而不得,毕竟公司发展历史上拿了合计两三千万的融资,虽然没有触发回购,也没有催,还得给信任我们的人一个交代。最大的新年心愿就是公司赶紧能卖掉,哪怕只能卖个覆盖融资的钱,自己拿不到股权变现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