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一半员工资产过亿、美国5000亿“星际之门”计划合作伙伴,他凭什么?

企业   2025-01-22 11:24   北京  

要说近日的时政大事,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就职典礼可算一件,蒂姆·库克、马克·扎克伯格等科技大佬无不积极出席观礼,期望新总统可以在任期内对自家公司友好一些。


特朗普上任的第二天(北京时间2025年1月22日)就宣布了一项投资额高达50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基建项目,牵头方是OpenAI和软银,主要的技术合作伙伴则包括英伟达等科技巨头。


与此同时,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人工智能革命中“唯一的军火商”黄仁勋却忙着在中国出席公司年会。他先是去了深圳和台湾的英伟达分部,并且在特朗普就职典礼当天(20号)在北京分部参加公司活动,总统的就职典礼和AI投资项目似乎不在他的日程表上。


黄仁勋中国行期间,还有一条新闻让众多打工人流足了口水。根据《北京商报》,有投资人爆料称,英伟达“78%的员工已成为百万美元富翁,其中一半的人净资产达到2500万美元(人民币约1.8亿元)”。


英伟达目前员工人数超过2.2万名,相当于其中有1.7万人是百万富翁,1.1万人是亿万富翁。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造就几个亿万富翁似乎没那么难,但如果一半的员工都是亿万富翁,就世所罕见了。


这让人不禁让人好奇,英伟达是个什么样的公司,黄仁勋又是个怎样的老板?


01

通过持股计划给员工“撒钱”


芯片行业近几十年来一直处于蓬勃增长当中,计算机需要芯片,游戏机需要芯片,手机需要芯片,汽车也需要芯片……但这些“传统行业”对芯片的需求的量级和紧迫程度都无法跟人工智能相比,因为谁掌握了更多的芯片,谁就掌握了更多的算力,谁就能更快地训练出更先进的大模型。


因而对于芯片行业的领导者、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2025年1月22日股价再次超越苹果公司)英伟达而言,员工平均工资高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并且高于本行业的平均水平,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仅靠这些还无法让2万多员工中的一半都是亿万富翁。


黄仁勋经常不惜一切代价招揽顶尖人才。一方面靠高薪,一方面靠实力。《英伟达之道》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黄仁勋为了吸引对家的一位顶尖人才来自己公司,他在亲自进行几次招揽无果之后,甚至短时间内做出了一款行业顶尖的产品原型来给这位人才做展示,以此证明他所在的公司将很快被英伟达淘汰,而如果不尽早跳槽,他也将成为失败的一方。



除了诚意和高薪,英伟达为了留住员工,甚至制定了一项被称为“等同于送钱”的员工持股计划。


根据该计划,员工可以用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来购买公司股票——这看起来没什么,毕竟很多公司都这么做,但英伟达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竟然允许员工以过去两年内的最低价格为标准来购买股票!


虽然每个人额度有限,但是如果你每年都用完了自己的额度,考虑到最近几年英伟达股价的变化——2023年增长了238%,2024年增长了171%,这就相当于你拿出1块钱买股票,但股票的市场价值却数倍于1块钱。这样下来,哪有不暴富的道理?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别说3/4的员工是百万美元富翁,几年后可能全部员工都是百万美元富翁……


但是英伟达之所以最近几年股价暴涨,还要从英伟达的缔造者黄仁勋说起。



CEO中最好的洗碗工、洗碗工中最好的CEO


如果要概括黄仁勋性格中最鲜明的一点,那肯定是“韧性”无疑。


2024年初,黄仁勋重返斯坦福大学,在商学院的活动中,他对那里的学生说:


对自己期望非常高的人,往往适应能力很低。但不幸的是,韧性对于成功至关重要,我不知道怎么教你们具备韧性……你们想变得更伟大,但聪明才智无法造就伟大,伟大源于品格。品格不是来自你的聪明才智,而是来自你所经受的磨难。对于在座的各位斯坦福学子们,我祝愿你们从容接受社会的毒打。


黄仁勋出生于中国台湾,5岁时移居泰国,9岁时和哥哥一起来到美国投靠舅舅。他们被舅舅送去了一所寄宿学校,但舅舅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所青少年行为矫正学校,黄仁勋后来回忆道:“每个学生都抽烟,我想我是学校里唯一一个没有折叠刀的男孩。”


到了夏天,这里的学生就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挣生活费,黄仁勋被分配来打扫宿舍的厕所。但他并没感到任何不妥,后来他说:“这并不是惩罚,这就是我当时的工作。”面对学校种族主义者的挑衅,黄仁勋从不畏惧,而且勇敢回击,几次之后,就没有人再来欺负他了。


接近高中毕业时,黄仁勋开始在丹尼餐厅打工。他回忆说,自己工作非常努力,刚开始工作时是洗碗工,但很快就因为努力工作而获得多次晋升,最后变成了服务员。他从这段经历中受益颇多,《黄仁勋》这本书中记录了他对这段经历的回顾:


我发现自己身处逆境时思维最清晰。当周围一片混乱,我的心跳反而会放缓,这或许与我在丹尼餐厅的工作经历有关。作为服务员,你必须学会应对客流高峰。任何在餐馆工作过、经历过用餐高峰时段的人,都能理解我在说什么。


黄仁勋还偶尔会拿这段经历来打趣,说自己是CEO中最好的洗碗工、洗碗工中最好的CEO。



就像黄仁勋对斯坦福学生所说的那样,“韧性对于成功至关重要”。他自己的经历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阐释,每次遇到逆境,他不仅不会被打倒,反而都等你有所收获,把自己变得更强。但是要成为今天的黄仁勋,仅有韧性是不够的。



“像光速一样工作”


创立英伟达后,黄仁勋经常凌晨四五点钟起床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说这样是为了晚上十一点多,躺倒在床上时,就再也没精力胡思乱想了。


有英伟达的员工说,如果你凌晨2点给他发邮件,通常你会在2:05收到回复;如果你清晨6点发邮件,通常你会在6:05收到回复。


但是最“可怕”的是,他不仅自己不要命地工作,还让员工跟他一样拼命。他在英伟达最常用的口头禅之一就是——像光速一样工作!


有趣的是,这句话他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不够过瘾,就跟同事讨论这世界上是否还有比光速更快的东西,最后想到了科幻电影中类似于“瞬移”一样的空间穿梭技术,所以打算使用“像瞬移一样工作”类似的激励语,但是之后他又觉得这个概念没有光速那么直观,可能会有理解上的困难,所以才延续使用了光速这个概念。


在英伟达,从公司建立的第一天起,直到现在,从来都不存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英伟达成立之后,三位联合创始人都缺少敏锐的产品嗅觉,连续做出了两款扑街的产品,账上的资金距离破产只有30天。虽然后来靠第三款产品翻盘,但是这件事让黄仁勋认识到,真实世界中的企业可能因为一两次的决策失误而破产,因为必须时刻提醒这一点,要把握每一天的时间。于是他有了第二句常用语:我们距离破产只有30天!


硬件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超过软件行业,因为硬件更新迭代太快了,如果你没有让新的电脑和游戏机用上自家最新的显卡,那么对不起,你距离被淘汰就不远了,毕竟谁会买性能更差的东西呢。


黄仁勋为了每一步都走在市场前面,强行抛弃行业管理,把自家新产品的推出周期定为半年,也就是说,英伟达每隔半年就要推出新的芯片,比当时的行业速度快了几个量级。


在这种“骇人听闻”的产品周期之下,别说生活工作平衡了,周末不上班到半夜就算是很幸运了。但是依然有很多人选择留下来为黄仁勋工作,那些为他工作过后来离开的人,在回忆起自己的英伟达生涯时也时常感叹,如果不是有那样一个黄仁勋,他们真的不敢相信自己能做成这么多伟大的事情。


顶尖人才喜欢和顶尖人才一起工作,因为这样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自己,去成就伟大的事情。



独立思考,做难而正确的事


黄仁勋是工程师出身,正如很多人对工程师群体抱有的偏见一样,黄仁勋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是很少读书的,他从实践中获得的智慧远超从书本中获得的智慧。


之所以说这是偏见,是因为马斯克、奥尔特曼等工程师背景的商业天才,在青少年时期都很喜欢读书,尤其是阅读科幻小说。但是黄仁勋直到自己创办了公司,不得不研究如何构建商业模式、如何管理员工、如何给产品定价和如何做营销时,才去读了相关领域的书,并且直到学会为止。


在读商业书的过程中,黄仁勋遇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那就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经典之作《创新者的窘境》。在帮助英伟达战胜传统芯片巨头、成为人工智能革命“唯一的军火商”的过程中,这本书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创新者的窘境》认为,行业巨头在创新道路上的最大敌人往往不是另一个行业巨头,而是最初不被看好的小公司。行业巨头之所成为行业巨头,是因为它高效且铁板一块的管理,行业内受欢迎的主流产品,以及众多投资人的期望等因素。但恰恰是这些因素,让它们放弃了同行业利润微薄的微小市场,比如技术极客、游戏玩家等群体。


初创公司相比之下有很多优势,通过满足这些大公司不愿意服务的小众人群的小众需求,它们就可以维持公司运营,而科技发展的方向往往令人摸不着头脑,最无人问津的地方经常蕴藏着最有可能性的创新机会。那些日后成为行业颠覆者的小公司,他们的产品发展方向恰巧契合了科技的发展方向,因而他们后来居上,将传统的巨头甩在身后。


黄仁勋读完这本书后深受启发,他当即邀请了克里斯坦森成为公司的咨询顾问。


在英伟达还是一家初创公司时,黄仁勋在克里斯坦森的建议下,为公司制定了“躲猫猫”策略,用黄仁勋的话说就是:“直到今天,我们都不与英特尔正面竞争,每当他们逼近我们时,我就会迅速撤退。”与英特尔服务于整个计算机行业不同,英伟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游戏玩家,他们要做的就是制造出高性能的游戏显卡,并把它们安装在用于玩游戏的计算机上(GPU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为英伟达的主要投入方向的)。凭借这一策略,英伟达得以在初创阶段生存了下来,并为未来的一飞冲天奠定了基础。


当英伟达成为游戏显卡领域的领导者时,黄仁勋想到了“创新者窘境”的另一方面,那就是防止潜在的竞争者成长为挑战者。当英伟达的代工厂因为失误而导致一批芯片良品率较低时,他没有选择丢弃这些残次芯片,而是在略微挑选后把它们以低价卖给了对芯片性能要求不高但是对价格较为敏感的用户,这样一来,那些有可能在未来成为颠覆者的初创公司就不得不去其他行业寻找机会。


在英伟达实现稳定盈利并且股价翻了几番之后,黄仁勋依然坚持从本质层面思考问题——未来的科技世界是什么样的,那时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认为人工智能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并行计算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所依托的关键技术。于是他力排众议,全力支持相关团队研发CUDA技术。在此过程中,由于黄仁勋连续数年在并行计算上的大量投入,公司的利润率受到拖累,大股东们甚至威胁让他卸任CEO。


但他坚持了下来,幸运的是,人工智能领域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2年,辛顿团队带着用英伟达GPU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AlexNet,在华裔科学家李飞飞组织的是图片识别挑战赛中获得了冠军,最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的算法达到了80%的正确率,比当时行业最高水平高出10%。


AlexNet的获胜不仅拯救了辛顿多年坚持的神经网络路径,还拯救了李飞飞基于视觉训练人工智能的做法,更拯救了英伟达长期以来的GPU投入。


于是我们后来看到了OpenAI用英伟达的GPU训练出了ChatGPT,还看到此后愈演愈烈的GPU军备竞赛——Meta等科技公司争相购买和预定英伟达的高端芯片。于是就有了《黄仁勋》这本书里的有趣描述:


2023年底,黄仁勋在帕洛阿尔托的Nobu餐厅与马斯克和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共进寿司晚餐。尽管埃里森和马斯克的净资产总和超过了3000亿美元,但在这个精英圈子里,黄仁勋无疑是领军人物。整场晚餐中,另两位巨头都在恳求黄仁勋能多供应些AI芯片。“埃隆和我一直在恳求,我想这是最贴切的描述了,”埃里森回忆道,“那是一场持续了一个小时的寿司宴与恳求宴。”



“伟大源于品格”


英伟达取得今天的成就跟黄仁勋是分不开的,黄仁勋取得今天的成就跟英伟达也是分不开的。黄仁勋30岁时与人合伙创立了英伟达,一直担任公司的CEO长达31年之久,是标普500公司里在任时间最长的CEO。


跟许多公司做大了之后就变得层级化不同,黄仁勋即使在今天也直接管理着50多位高管,并且要求员工每周五都要发给自己一份邮件,标明正在从事的5件重要事项(于是他每周五下班后都会收到2万多封邮件)。


于是有人担心,如果没了黄仁勋,英伟达该如何是好。黄仁勋显然没有受这件事困扰,他没有也暂时不打算给自己寻求继任者。就过去和现在来看,黄仁勋就是英伟达,英伟达就是黄仁勋。


诚然,这种相互成就与时代背景、历史机遇是分不开的。但是,这虽是事实,却没有什么借鉴意义。如果说我们能从黄仁勋身上学到些什么,那么他面对磨难的坚韧、拼命工作的勤奋和关于未来的独立思考将是不可错过的几个方面。


就像他说的:“伟大源于品格。”








新东方英语
新东方旗下新媒体,提供实用的备考技巧、留学咨询、双语美文等英语学习素材,跟新东方名师一起,快乐学英语,轻松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