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因为教育资源稀缺,
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职业发展和社会流动受到限制。
如今,AI技术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
跨越了语言与文化、国别与区域的边界,
塑造了一个非学校化社会。
它正在不断拓展国际教育的视界,
不断践行“全人教育”的理念。
“老周聊教育”第三场直播,
周成刚老师与多位嘉宾,
探讨“AI技术打开国际教育新视界”,
通过生动的故事分享和深入的趋势分析,
展现教育的多元化路径。
直播嘉宾合影
主持
新东方CEO 周成刚
嘉宾
国际教育培训事业部总裁
刘烁炀
国际教育培训事业部副总裁
宋鹏昊
国际教育培训事业部副总裁
李欢
国际教育培训事业部产品研发总监
姚宇西
AI技术跨越壁垒
提供定制化高质量教育资源
周成刚:AI技术大大改变了学习方式。那么,新东方在线教育的优势有哪些?
姚宇西:第一,降低时间和费用成本,比如模拟英语口语考试,不需要再像以前找外国人面对面进行,可以使用AI对话练习。
第二,跨越空间限制。现在我们有50%的学员来自没有开设新东方学校的地区,我们将全国最优秀的教师集中于在线教育平台,使各地的学生能够接受到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
第三,“知心学习系统”可以随时捕捉学生的行为表现,从而个性化地调整学习路径和方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成熟的国际教育体系
更精细化的服务产品
周成刚:对于国际教育,大家最困扰于种类繁多的考试。请介绍一下目前各种国际教育考试的特征、发展趋势。
宋鹏昊:国际教育考试种类繁多,主要因为教育市场对学生的分类越来越细。例如,TOEFL和IELTS考试适合英语水平高的学生,TOEFL考试上手难但后期容易拿高分,IELTS易上手但达到高分却很难。还有一些考试针对英语水平低一些的学生,例如PET、DET等。所以,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英语水平段位,再选择考试。
当前大家对于国际教育的理解从短期冲刺考试的成绩导向,转变为长期且稳健的规划导向,意味着群体需求的精细化。很多家长具有留学经历,为孩子规划国际教育时,更认同把英语作为工具,通过它去理解和捕捉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全人教育理念。
刘烁炀:TOEFL和IELTS的全球认可度很高,也是国际通用的。相较之下,PET更偏向英联邦国家,DET更偏向美国。
李欢:我们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取“人以群分”的产品设计策略。一些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规划国际教育,我们会设计着重培养英语思维、国际视野的课程,例如Global You产品。当学生要面对TOEFL、IELTS考试时,我们也会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课程。
周成刚:学生应该在什么时候准备国际教育?
宋鹏昊:对有长远规划的家长和学生,我们建议早下手为好,全方位提升孩子的英语能力。以TOEFL为例,家长不要奢望学生从开始成绩就很好,参考半年增长10分的节奏,将考试作为英语能力提升的“体温计”;同时不要忽视AP、A-Level等学科成绩,这些考试不同于语言类考试,它们有时间节点,一旦错过或成绩不理想会影响到学生的申请。
李欢:针对在普高后才考虑转轨到国际教育赛道的家庭,新东方推出了国际课程中心(ICC)项目。有一位中专院校的学生通过这一项目获得了UCL(伦敦大学学院)的录取。
宋鹏昊:ICC体系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择科目,发挥学生自身优势,特别适合普高教育体系偏科学生。
专注源于热情
让孩子全面地看世界
周成刚:我在北京101中学国际部采访了去年被耶鲁大学录取的王同学。古老的学校环境内丰富的植物引发了王同学的兴趣,他通过深入研究撰写了《植物之志》专著。在面试时,围绕植物主题他与招生官交谈了五个多小时,给招生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烁炀:和一位国际学校学生的父亲交流过,他的孩子曾多次转学,拥有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多重就读经历。家长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和改造世界,经历决定了认知,希望通过多重的就读经历,使孩子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李欢:有一位上海国际学校的学生通过社会学论文申请到了耶鲁全球青年学者项目。这个学生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就读国际学校是学生独立自主选择的,夏校经历引发对社会现象的兴趣,阅读大量社会学著作加深对各个维度的认知。
开拓全球视野
认知国际教育
刘烁炀:周老师,您撰写《镜头里的世界名校》《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走向远方》这些书籍的出发点是什么?
周成刚:十几年前,国内外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所以我希望带领新东方团队出去考察,了解国外教育真实状况,并把这些信息带回国内,帮助学生和家长对国际教育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我本身是一个摄影爱好者,《镜头里的世界名校》集合了我在采访过程中拍摄的全球名校的照片,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对留学的想象。《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走向远方》更多介绍国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100个答案》则是一本国际教育行动指南。我希望通过这几本书帮助学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国际教育。
教育是启蒙的过程,不断探索自由与自洽的舒适、摆脱未成年状态;又是一场布局,在意外与选择之中不断调试自己的决定。
教育的路径是多元的,如教育家伊万·伊利奇所言:“我们需要探索能增加每个人的学习机会的教育网络,使人生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分享和关怀。”
连续三天的“老周聊教育”直播虽然告一段落,但对教育的探索永不停歇。希望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能从这次分享中获得启发,在自由与约束之间找到平衡,在繁杂的信息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
成长的道路上,
我们一路同行!
01
探索科技与学习、深造与就业的“新质”之路。
2025留学早申开门红!
02
03
打开国际教育备考的新视界
新技术、新人群、新理念、新故事
往期推荐
解密留学申请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