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流水账之二:冬令时

文摘   2024-11-04 08:00   加拿大  

上周日早上因为睡过头导致送女儿去Zatzman运动馆游泳课迟到了十分钟,按照一小时25刀的费用算,相当于丢了差不多五刀,用我儿子的话说是:哎呀,都可以买一个鱼饵了,损失大了!所以这次我早早定好闹铃,确保不会再迟到一分钟。没想到,一觉醒来天已经很亮了,闹铃居然还没响。看了下时间才发现,原来从今天开始就进入冬令时了,之前的八点相当于今天的七点,闹铃算是白白浪费了。我其实对冬令时没什么概念,关注的点在于睡眠可以多一小时,这个让总是睡眠不足的人最开心。


谈到时间概念,是来了加拿大后才更意识到时间就是金钱,毕竟这里大部分工作都是按照时薪来支付工资。时间长了,特别能够理解加拿大那些下班了一分钟都不会多待的人,因为对他们而言,支付了薪酬的时间才是工作时间。这种观念是已经深入到方方面面,所以企业也会特别注意不会克扣员工的时间,如果不得已需要超时工作,那也一定会支付相应的报酬。有一次在一个客户家里,因为她太喜欢聊天最后导致我的工作时间超过了五分钟,她当时表达出来的歉意让我有些惊讶,在我看来,只不过超了五分钟而已没什么大不了,毕竟在国内的时候,上班上到吐也不会有人对占用了你工作外的时间表达歉意。但说实话,这种不同的文化是我喜欢的,它能让人感觉到你的时间都是被尊重的,你的工作是被人尊重的,你也是被尊重的,这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其实我发现中国人在守时这方面,和一些尼日利亚人、印度人比起来优势还蛮明显。前者我工作中经常有接触,后者则是上课时经常会遇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很松弛,这导致有的客户抱怨某来自尼日利亚的同事本来预约到客户家的时间是九点,但她可能会迟到一小时以上。而在学校则常常见到某节课上到一半了,三五七八个印度同学才大摇大摆走进教室。


公司的一些客户对我很满意,某种程度上大概也有部分因为我的守时。本地人大多时间观念还比较强,尤其是一些年龄大些的白人,在工作交接班时,他们总会提前一些时间到岗。


Carole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同事,如果是上同一个班她总是会比我先到。笑声爽朗,头发永远乱糟糟,总是一手拎着一个磨损得几乎看不出原来颜色的挎包,一手端着杯Tim Hortons的咖啡,大老远就在门口和我打招呼,笑容灿烂得像冬日的暖阳。她是疫情期间从蒙特利尔搬到这里—她父亲的老家,周旋换了好几份工作,说最喜欢的还是目前这份。她今年64岁,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希望明年能退休。我问她退休后打算做什么,她说想回到蒙特利尔,因为她的孩子们都在那边。我们谈到这边的气候和环境,她说:我喜欢这里,但我更喜欢距离我的孩子们更近一点。祝她明年能顺利退休回到心心念念的蒙特利尔吧。


在等待女儿上游泳课的时间里,我梳理了一下接下来的日程安排,密密麻麻,它们铆在我的日历上就像一颗颗钉子,每拔掉一颗就会松一口气,似乎距离理想中的高地又前进了一步。


一组万圣节南瓜造型,乔装打扮的南瓜们最后都去了哪里呢?

来去有来
加拿大生活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