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红书可太火了,TikTok被禁的新闻出来后,没想到接住这波泼天流量的居然是小红书。
外国人其中尤以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为主,似乎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连刷了几个视频,他们少见多怪的表现简直堪比当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到处是“unbelievable””incredible”,再加上一些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大大满足了一众网友的期待。
“对啊!就应该是这样”“他们总算知道我们的好了吧”“瞧瞧那些可怜的美国人”“快羡慕我们吧”,这里面每句话后面都应该再带上三个惊叹号。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见别人赞扬你夸奖你羡慕你,而那个人还是“带头大哥”那边的人,心里是不是有些隐隐的得意?但是,醒醒朋友们!看看外面没见过的风景,多了解一些之前不知道的信息,近距离接触一下不同的文化,都是好事,但没必要感觉良好到我们已经比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牛了。
就拿吃饭看病这些各种对账来说,他们一个人打两三份工,每个月有房租水电费各种账单要付,生病看个病都是天价账单还不一定能及时预约到医生。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但这也只是外国底层民众生活的一个切面。就像小红书就能代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了吗?毫无疑问不是的,小红书有非常特定的人群,它的诞生本就是为了造梦的,如果把中国底层民众的生活搬上小红书,可能并不容易发出来,即使发出来了也不一定会被他人看见。
能被大量看见的都是特殊的切面,符合流量市场的需求及底层逻辑。
而且说实话,能上小红书的外国人也不是一般的老外,最起码是玩转互联网的一群人,他们懂社交媒体,也懂流量,但之前他们可能的确不懂中国和中国人。把小红书作为了解中国人生活的一个窗口是个聪明的做法,尤其对于中国近似于一无所知的老外来说,正好赶上一大波流量,何乐而不为呢?赶上后发现,喔呵,这汹涌澎湃的热情和流量前所未见,得来也不费吹灰之力,有的发几句话就可以了,换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关注。但这一切的发生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偶然现象,类似于一场party,参与进来玩一下就好。
如果把这种现象上升到一些我不方便细说的层面,那就有点可笑了。打个比方,我们很多人刚出国的时候多少都带一点敏感的小心思,如果遇到别人区别对待,有时候就会想,“他是不是歧视我是个中国人?”或想着“是不是因为我是个中国人他们才这样对我?”后来发现,这种把自己和国别捆绑在一起总有一种被害妄想症的想法就是自寻烦恼,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因为对你不了解而已,至于国别,有的老外连中国在哪里都不知道,他怎么可能去歧视一个他都不知道的国家的人呢?我们有时候烦恼的其实只是自己想象中的东西。
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名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因为爱一个远方的抽象的人,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便能收获道德上很大的优越感。罗翔之前也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他说当你越爱抽象的人抽象的生活就越发难以忍受身边具体的人和具体的生活,因为他们都充满了各种缺点。爱远方的人容易,爱身边的人却很难。
这波喧嚣相信很快也会结束,两个世界有过短暂的交会,已是难得一遇的盛景。但最终一切还是会回到原点。原因相信大家早就知道,互联网里也是有不同世界存在的,无意中倒掉的边界很快又会被重新建立起来。
周末的冰钓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