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该是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青述悦读

政务   2024-09-28 17:37   四川  

本期

成都工务大机段彭仕豪

为大家安利

《荒野上的大师》

让我们一同跟随主播的声音

去感受那个特殊时代



《荒野上的大师》

《荒野上的大师》讲述的是1920年代中国考古初创的故事。作者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营造学社四大机构的发展为主线,描绘了中国考古的诞生经过。这四大机构走出了诸多考古名家(李济、赵元任、吴宓、贾兰坡、夏鼐、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等),作者以细腻感性的笔法,讲述了他们在考古现场和学术书斋中的工作与贡献,突出了他们在逆境中开辟新天地的勇气和毅力,表现了他们在内忧外患之际凭热血和专业为国效力的事迹。



主播:彭仕豪

阅读的意义或许是,让你我于喧嚣尘世中觅得一方静谧天地,让浮躁的心灵得以栖息。


何处是李庄?

流亡之中,所幸故人并未失去联系。

费正清、费慰梅夫妇时常收到李庄的来信,信封上贴满邮票,里面的信有厚厚的好几封,署着不同的日期。因为邮资昂贵,寄信都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信纸大多极薄极脆,往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可能包过菜或肉,留着细微的印痕。纸张的每个角落都满满地填着字。在李庄,纸同样来之不易。

怎样向别处的朋友们解释李庄这座偏僻的小镇,梁思成颇费思量。

李庄地处长江上游,上承宜宾,下接泸州,流向重庆。清人翁霪霖在《夜宿李庄》中写道:“入境依然泊夜航,人烟最数李家庄。地沿僰道寻孤驿,江合戎城记一塘。别渚蒿芦秋淡荡,隔堤牛马水苍茫。双渔藉手劳相问,深愧扶筇父老行。”当年行客们沿江直下,夜泊李庄时,每每也会在百感交集中望向江岸边连绵起伏的炊烟。倘若登岸造访,则会与无数神灵狭路相逢,东岳大帝、龙王、玄武祖师、关公、佛祖、观音,以及耶稣,在各自的门扉里等候前来许愿的人们。

其实,梁思成他们并不是李庄的第一批流亡者,明清两代,“湖广填四川”,李庄就迎来过各地移民,四方杂处,形成“九宫十八庙”的古镇格局。王爷庙的后山门,石坊上有一副对联,“江客来从幽径入,羽流归向小门敲”,描述的正是典型的李庄风土,大江奔涌,山径深幽,风波迭现,万物静默。

1942年,费正清再度来到中国,担任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对华关系处文官和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虽然他是中国通,费氏夫妇还曾与梁思成、林徽因结伴走过山西的穷乡僻壤,然而,梁思成还是无法向他们准确地描述李庄,最终,他只能模糊地写道,李庄在“长江上游一条不太吸引人的支流旁”。

听说费正清准备到李庄一聚,梁思成兴奋地把李庄的位置标注得更详细了些。“从重庆坐一艘破轮船到李庄,上水要走三天,回程下水要走两天。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缩短船行时间或改善运输手段。然而我还是要给你一张标出我们营造学社位置的地图,以备你万一在李庄登岸而又没人在码头接你时之用。船是不按班期运行的。每一次到达在这里都是突发事件。但你仍然可以用电报通知我们你搭乘的船名和日期。电报是从宜宾或南溪用信函寄来,两地离此都是60里(约20英里),它可能在你来到之前或之后到达。”

他之所以对重庆与李庄之间的水路了解得如此清楚,是因为他也时常这样往返奔波。中国营造学社早年依靠“庚款”维系,“二战”开始,“庚款”难以为继,梁思成只能设法四处寻求支持,去陪都重庆,就是为了向行政院和教育部申请经费,最终,由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中央博物院负责发放营造学社主要成员的薪资,而讨来的研究经费往往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一年的11月,费正清来到李庄,他生了重病,一直卧床,傍晚五点半就要点起菜油灯和蜡烛,天黑得早。李庄的艰苦远远超出费正清的想象,他感叹:“如果美国人处在此种境遇,或许早就抛弃书本,另谋门路,改善生活去了。但是这个曾经接受过高度训练的中国知识界,一面接受了原始淳朴的农民生活,一面继续致力于他们的学术研究事业。学者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已根深蒂固地渗透到社会结构和对个人前途的期望中间。”这是中国文化人的宿命,近代以来更被频仍的国难烘托得愈发悲怆。

几年后,费慰梅也有机会从空中俯瞰李庄。她和梁思成搭乘一架美军的C-47运输机,从重庆起飞,四十分钟后,在长江的转弯处,她看到一片城墙。梁思成告诉她,那就是上水行舟第一天最后到达的地方。就是在这片深山中的小镇,梁思成与林徽因伴着昏暗的菜油灯,度过了各自的四十岁——对学术研究与艺术创造而言,那本该是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


主播感悟分享


乱世民国,战火纷飞,有那么一群人,扛着铲子,背着白骨,他们的身影散落在祖国贫瘠的土地上,一铲子一铲子挖出了中国的历史。

是他们,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是他们,找到了中华历史的起点,解答了我们从哪里来。

是他们,书写了中国文人的骨气与志气。

在深山里,在高原上,在暴雨中,有那么一群人,在深夜扛着责任,驭着黄色大机,他们的身影被闪亮的灯光斜照,刻印在祖国西南山区的每一寸铁道线上,一步一步保障着铁路和人民的安全。

是他们,驾驭着黄色大机修理铁道线路

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着人生的意义

是他们,诠释了中国工匠是中华民族伟业的基石


内容来源:成都工务大机段

本期小编:石本驹 肖寒 刘美泽 

1、微信搜索“ctqn520”(长按复制)

2、点击右上角 →  → 关注我们
3、点击文章顶部蓝色字“成铁青年”加关注



成铁青年
展现成铁青年风采,搭建成铁青年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