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卓40年:书写新“长江故事”

文摘   2024-11-12 21:56   江苏  

11月11日,《中国新闻周刊》推出报道《永卓40年:书写新“长江故事”》,看永卓控股和永联村如何共同蹚出一条“以工业化牵引,带动城镇化,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一起阅读全文
↓↓↓

永卓40年:书写新“长江故事”

走出永联村26层高的人才公寓群,马路对面就是公办幼儿园和小学。沿着河边绿道穿过现代江南建筑风格社区,步行1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图书馆、文体馆、商业街、水上乐园,一片建有动物园4A景区,以及近期引进的瑞幸咖啡,就开在肯德基对面。这些只是一个村子的部分配置。
从张家港市区向东20公里,在南丰镇的东南端,永联村这座长江边的村庄已经看不到乡野痕迹,已然是一座现代化江南小镇。然而,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永联村还是一片滩涂。
从全市最边缘的贫困村到“苏州第一经济强村”,永卓控股有限公司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这家由村办企业永联轧钢厂发展而来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排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71位,2023年营收1608亿元,同步增长的还有村集体收入,去年已经超过3.3亿元。
对于永卓控股和永联村的关系,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曾形容“像一个麻球”,企业是内核,外面包裹着的是村民,村和企一起蹚出了一条 “以工业化牵引,带动城镇化,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闯出“第一钢村”
永联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吴栋材作为第七任工作组组长被派到永联村当年,全村年人均分配仅68元,村集体的负债却高达6万多元。
从1979年到1983年,吴栋材带领永联村发展渔业的同时,组织村里能工巧匠,办起玉石厂、水泥厂等8个小型加工厂,经过几年奋斗,不仅还清负债,还给村集体攒下了20多万元,后来办钢厂打下了经济基础。
和苏南地区其他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迈进工业化的乡镇一样,永联村也是在农村改革前,通过村集体的强大组织力,以极低的人力成本完成了原始积累,从而承接城市扩散到农村的工业产业。不同的是,在乡镇企业“小而散”的竞争中,永联村办企业找到了新的可以持续做大的突围方向——钢铁。
当时苏南农村开始推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建楼盖房需要大量钢筋,一个巨大的商机摆在永联村面前。恰好一位苏州钢铁厂的人来到南丰镇推销一台小型轧钢机,吴栋材动了办钢厂的心思,但那时还没有农民办钢厂的先例,上级领导也不同意,直接给出八字批示:无米之炊,不予办理。
“说了算,定了干。”吴栋材一贯作风强硬,批不到执照就“借船出海”,找到镇供销社,双方合资,各出15万元办起了轧钢厂。1984年,永联轧钢厂建成投产。第二年,永联轧钢厂轧制钢材产量4270吨,实现产值762万元,利润66.68万元。到20世纪90年代初,永联村工农业总产值已超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随着轧钢厂技术不断升级,1994年,在永联轧钢厂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江苏永钢集团。第二年,永钢集团建成650轧钢产线,成功实施“一火成材”工艺,开创了国内先河。
企业蒸蒸日上,土地等资源要素紧缺的问题越来越紧迫,而永联村当时也正面临是否要和周边的永南、永新两个村庄合并的选择。并村可以为永联村的持续发展带来成倍的资源,但同样也会带来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当时永联村的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为68.3万元,是另两个村的近150倍。
新并入的村民能否享受和老永联村人一样的高待遇,原来的村民是否愿意共享成果?吴栋材想了个办法,拿出700多万元,给每位老永联村村民一次性补偿1万块钱,补平存量资产贡献,此后新老永联村民待遇一致。按照当时的物价,一个三口之家的补偿款已经可以在张家港市区买一套房。
统计数据显示,永钢集团在并村前后的销售收入几乎连年翻倍增长。作为单一型轧钢企业,永钢当时主要靠购买钢坯制成钢材,企业利润与原材料息息相关。2002年初,受亚洲金融危机后期影响,市场上钢坯与钢材价格倒挂,钢坯供应紧张,且轧一吨亏一吨,永钢第一次走到生死存亡边缘。
吴栋材决定再拼一回,向产业链上游寻求突破,上马炼钢项目。当时也有很多人反对冒险,一些年长的员工还记得,吴栋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等死只有死路一条,但“找死”起码有两条路可走。最终,企业自筹资金10多亿元,上马百万吨炼钢项目。
从奠基到出钢,新项目仅用时341天。从单一轧钢向长流程钢铁企业转变,永钢再次抓住了新一轮发展机遇,2004年,永钢集团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助推永联村成为苏州市首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行政村。
与此同时,永钢集团也根据上级要求,推进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经历兴办潮后,产权不明、政企不分、规模不经济等问题愈发凸显,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改制成了生存的必然选择。截至2000年,苏州市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制面达到99%。永钢集团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给永联村集体保留了25%的股权。
“改革不彻底,你要留它干嘛?”吴栋材曾在媒体上回忆,这一决定曾让他遭受许多质疑。但当时永联村的土地已经贡献给工业发展,吴栋材想的是,“农民没有地,怎么过日子,如果给了他点钱,这一代人就解决了,第二代、第三代怎么办?”

村民领取年终分配

后来的事实证明,保留下来的这25%股份,使得永联村和永钢集团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村民大力支持企业发展,营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2006年,永联村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契机,开始推进城镇化建设,历时七年、投资40亿元,在乡村建造了一座现代化小镇,上万名村民实现了集中居住,村民的房子也变成了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大产权房。
据永卓控股相关人员介绍,目前永联村常住人口已超过23000人,外地人口占多半,永联小镇的完善配套也帮助企业在招揽全国各地人才方面增加了吸引力。
“比别人快一步,才能活下去”
“作为传统产业的钢铁,规模和数量已经不可能再扩大,必须在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上下功夫。”永卓控股董事局主席吴耀芳在建厂40周年庆祝大会上介绍,永卓控股从十多年前已经开始推进钢铁主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2010年起,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钢材一度呈现“白菜价”。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永钢集团实施产品“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战略,从原来的建筑用钢转向新能源等高端应用领域中的精品钢材。
“普通的螺纹钢和优特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早期如何获得客户信任、打开市场,是最困难的事儿。”永钢集团特钢事业部销售科科长吴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特钢从2013年开始投产,连续几年都没有盈利。集团顶住压力投入十几亿元,早年每次开大会,特钢事业部的人都“低着头”。
吴昊介绍,集团组建了专业团队,专注差异化竞争。“目标是做细分领域中的小巨人,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才能后来者居上。”吴昊说,目前特钢年营收贡献四五十亿元,在风电、大规格非调质钢等小众赛道独具优势。
发展至今,永钢集团优特钢比例已超70%,拥有授权专利超千项,其中发明专利300余项。高性能大规格直接切削贝氏体非调质钢、马氏体耐热焊丝钢SA335 P91热轧盘条等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对民营企业来说,比别人快一步,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活下去。”永钢集团制造部能源管理科科长陆培还记得,2018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印发《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永钢集团马上进行超低排放改造,陆续投入了二十多亿元。正是因为“下手早”,永钢集团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代价完成了环保要求,成为江苏省内第一家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
为实现固废不出厂,永钢集团建设了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钢渣、冶金尘泥等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2019年,永钢投资3.41亿元建设了年处理25万吨的冶金尘泥项目,在全国首次采用“水洗+转底炉”复合工艺回收高氯高锌冶金尘泥,消除氯离子、碱金属等有害物,回收利用铁、锌等有价资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还可用于发电,每年可产生约2亿元经济价值,实现了冶金尘泥无害化和铁锌固废资源化利用。
目前,永钢集团已建成两座高效运作的污水处理厂,可实现每天4万吨污水的“再生”,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99%以上,基本实现了污水“零排放”。据企业披露,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超100亿元用于水、气、声、渣等环境综合治理。
 共享发展成果
俯瞰永联村,西侧的永联小镇吸纳了全村90%以上居民,通过东西走向的永钢大道,与另一端的永钢集团工厂区相连。职住分区中间间隔着一片公共空间,包括文体馆、影院和2010年开始营业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
就像当初办轧钢厂不被看好一样,永联村办旅游也曾被质疑“无中生有”。吴惠芳并不否认这样的评价,但他认为永联村“有条件也应当搞旅游”。在他看来,农耕园作为永联村保留乡愁念想和农耕文化的载体,有存在的必要。
“永联村党委和永卓控股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想法和目标,就是要发展壮大永钢,但同时要降低永钢在经济总量当中的占比,减少老百姓对钢铁企业的依赖程度,即如何在钢铁产业之外再发展其他的产业,让篮子里不只是一个鸡蛋。”吴惠芳说。
去年3月,永卓控股紧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山东省荣成市投资建设万吨级碳纤维项目,积极布局新材料产业。“碳纤维项目总投资50亿元,是永卓正在重点打造的产业。这是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布局的新赛道,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永卓控股党委书记、总裁吴毅说。
2021年12月,在永钢集团基础上,永卓控股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以适应多元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次年11月,永卓控股组建成立永卓物流。此外,永卓控股在新加坡、上海、杭州、香港等地成立金融贸易公司。
宏泰港务拥有5个码头,其负责人陈建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原来作为集团内部保证供应的码头,供应能力逐步溢出后,这部分资产必须盘活,实行市场化运作。永卓物流转型,不再作为永钢下属的一个部门,而是将永钢视为最大客户。如今,永卓物流已发展为千人规模,覆盖公路车运、铁路运输、内河与长江船运、海运等多种运输模式。
与永卓物流类似,一些原本隶属于永钢集团或永卓控股的实体经济,后来被剥离出来,或独立运营,或无偿交给村里,让企业和永联村集体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凌晨4点,永联村所属的生鲜配送公司“天天鲜”已经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确保业务所涉的超市、学校、食堂都能得到充足的食物供应。这家由永钢集团食堂发展而来的公司年产值早已突破亿元,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
“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旗下近30家企业都与永卓控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已不是最初25%股权分红那么简单。”永联村有关人员介绍,连村里的农业也打上了鲜明的工业化特色。永钢集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温余热在回收后二次利用,通过管道输送到村里的水产养殖场、果蔬大棚等各处生产基地。
永卓控股还把共建共享的触角延伸到了新疆、云南、贵州等边疆、民族地区。今年9月,永卓控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在吴毅看来,共享发展成果的途径,不仅仅是分配,创造就业岗位、让更多人充分就业,同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方式。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朱瑀夕

审核:孙婉晴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新媒体矩阵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是经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民政厅批准、江苏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全省性行业组织。协会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以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成员利益为宗旨,以“服务、自律、协调、引领”为方针,真诚为企业发展服务。\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