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大连化物所开发出双连续相电解液用于超低温水系锌离子电池

学术   2024-11-01 19:22   辽宁  
近日,大连化物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部(DNL2900组群)陈忠伟院士、窦浩桢副研究员团队在超低温水系锌离子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提出双连续相电解液的概念,系统研究了电解液中水相-有机相连续互穿的纳米结构,架起了分子尺度溶剂化壳与宏观电池性能之间的桥梁,由其组装的电池展现出超长的循环寿命和优异的低温性能。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技术优势,并且其寿命长、充电快、能量密度适中,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新一代储能技术之一。然而,水系锌离子电池还面临电解液温域窄、电化学窗口窄、锌负极枝晶生长、电化学腐蚀和析氢反应等挑战,从而导致其库伦效率低、循环寿命有限。电解液工程是有望解决上述问题的通用、高效的方法之一。
本工作中,团队开发的双连续相电解液具有相互贯穿的水相和有机相,拥有独特的有机溶剂、丰富的溶剂化壳,以及含有阴离子的溶剂化壳,实现了快速的Zn2+离子迁移及快速的脱溶剂动力学。该电解液不仅在-60°C的超低温下展现出超过4700小时的循环稳定性,室温下循环寿命更是达到了13000小时。此外,由其组装的全电池在-60°C下超过1100个循环,容量保持率为100%,并且在高载(14 mg cm⁻²)、贫电解液(E/C= 8.7 mL mA⁻¹ h⁻¹)和有限Zn供应(N/P= 2.55)下稳定运行超过2000个循环。该工作深入理解了杂化电解液的纳米结构,为设计高性能、低温电池的电解液提供了新的视角。
近年来,陈忠伟团队一直致力于功能化电解液的设计与开发,研制出位阻电解液(Angew. Chem. Int. Ed.2024)、三元共晶电解液(Adv. Funct. Mater.2024)探究溶剂化结构的定向重构;此外,开发自修复界面设计策略(Angew. Chem. Int. Ed.2024)、纳米级双层界面设计策略(Angew. Chem. Int. Ed.2024)、仿生自识别界面设计策略(Adv. Energy Mater.2024)调控固态电解质界面组分和结构,获得长循环寿命和高放电深度锌负极。
相关研究成果以“Bicontinuous-phase electrolyte for highly reversible Zn metal anode working at ultralow temperature”为题,于近日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DNL2900博士后徐咪。该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能源电催化的动态解析与智能设计”、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联合基金、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等项目的资助。(文/图 徐咪)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9/D4EE02815E

揭示果糖促进结直肠癌的新机制

发展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电注入动力学检测方法并揭示器件效率影响机制

在胶体量子阱中观测到近红外光驱动的Autler-Townes裂分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官方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