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或繁殖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作为其中的主要大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消炎药”。但应注意的是,抗菌药物不直接控制炎症反应,而是杀灭或抑制导致炎症的病原微生物。随着病原体被清除,发热等炎性症状也随之改善,因此造成抗菌药物“消炎”的错觉。
抗菌药物进入体内的方式一般是口服或静脉输注给药,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下面介绍一下二者的区别。
起效时间与生物利用度:
静脉输注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利用度为100%,短时间内使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治疗见效快。口服抗菌药物需经消化道吸收代谢,吸收过程受食物和胃肠功能影响,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见效时间相对较慢。
临床应用与可操作性:
静脉输注抗菌药物适用于不能吞咽或口服不耐受的危重病人,操作复杂。口服抗菌药物适用于疾病稳定且胃肠道吸收良好的轻中度感染患者,使用方便。
不良反应风险:
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是有创性操作,可能引起外渗损伤、静脉炎、局部感染、菌血症、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而口服抗菌药物无上述风险。有研究显示,口服抗菌药物引发过敏、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的风险比静脉输注要低。
经济成本与药物稳定性:
静脉输注药物经济成本相对较高,稳定性低,易受光、热等因素影响,对环境条件要求更高。口服抗菌药物经济成本低,储存和运输过程相对稳定。
当无法口服、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或急需快速控制感染的患者,静脉输注是更好的选择,并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相比而言,口服抗菌药物使用方便,患者可以在家中服用,依从性更好,且药物经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体内药物浓度逐渐升高,全身不良反应风险较低,相对更安全。
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应秉承“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在同样抗感染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首选口服治疗。
有些人可能会问静脉输注是不是能使病情改善得更快呢?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静脉输注和口服都只是一种给药途径,更重要的是诊断清楚、选药适宜,医生和药师会根据病情,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给药途径,用药要遵医嘱或听从药师的指导。
省立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科专注于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过提供精准药学服务,努力减少药物使用风险,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药学部开设了药学门诊,在慢病、肿瘤、疼痛、抗凝、咳喘、儿科、中药等方面,专业药师对患者提供一对一的用药疑惑解答,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应用药物。
供稿:医务部 临床药学科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