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有这样一句话“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沙滩是贵州省遵义市新舟的一个小村庄。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村庄,却在清代教育出了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在贵州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名人。
沙滩文化的创造人是黎氏家族,而黎氏家族入黔则要从明朝说起。1600年,明朝发动了播州之役,消灭了700年的播州杨氏土司。随后改土归流,设遵义府,划给四川省。在文化上,又大办教育,改播州宣慰司学为遵义府学,并建立大量的社学,为遵义的文化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上,明廷充分丈量土地,招徕移民,“俱人给田三十亩”。一些四川、湖广的家族就在这时候迁入遵义,其中四川文化世家的黎朝邦就迁居到了沙滩村,从此在此“占继承种”。定居之初,黎朝邦就在回龙山建沙滩寺,创办黎氏家塾,传承文化家风。
黎朝邦长子怀仁“教子孙,家法秩然”,他立下了“在家不可一日不以礼法率弟子,在国不可一日不以忠贞告同僚,在乡不可不以正直表愚俗,在官不可一日不守清慎勤三字”的家训。清初,黎氏“三代不应清朝科举”,但耕读传统未中断。三代之后,黎氏考中举人。
到九代黎恂时,他用平生积蓄购买了3万册珍本典籍,在沙滩建“锄经堂”,以供黎氏子弟研读。他亲自教育,培养子侄9人,郑氏3兄弟和莫氏5兄弟,这些人大多数都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学者。自此,沙滩文化在贵州崛起,并成为了贵州文化的代表。
沙滩文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考据学、地理学方面。例如在文学方面,黎兆勋、莫友芝、郑珍都是当时贵州诗坛的领袖人物,他们的诗歌在许多清诗选集中都有收录。黎兆勋和莫友芝编纂的《黔诗纪略》,是贵州文学史上第一本诗歌集。后来,莫庭芝、黎汝谦、陈田又编纂了《黔诗纪略后编》,是清代黔诗集大成之作,共收录诗作二千二百八十九首,在贵州乃至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清代乾嘉年间以来,考据学兴盛,许多大家埋头于古文献之中,研究典籍,最终推动了校勘学、地理学、音韵学的进步进步。在此基础上,被誉为“西南巨儒”的郑珍、莫友芝合著《遵义府志》,此书被评为“天下第一府志”。除此,沙滩文化人还编纂了《大姚县志》《上元县志》《江宁县志》《荔波县志稿》《青浦县志》《名山县志》等,硕果累累。
郑珍还著有《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汉简笺正》等。莫友芝是中国版本目录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写下的《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是版本目录学史上的扛鼎之作,《韵学源流》为中国第一部音韵史专著。除此,两人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莫友芝擅长书法,是清朝十大书法家之一。
地理学方面的代表人是黎庶昌,他是中国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也是沙滩文化集大成者。1862年,他上《上穆宗皇帝书》,痛陈时弊,主张改良。随后进入了曾国藩幕僚,成为了“曾门四弟子”之一。
从1876年起,他随郭嵩焘、曾纪泽、陈兰彬等出使欧洲5年,游历欧洲10国,归国后写成了《西洋杂志》《欧洲地形考略》《西洋游记》《由北京出蒙古中路至俄都路程考略》《由西北俄境西路至伊犁等处路程考略》《丁亥入都纪程》等,成为贵州“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之后,他又多次被派任驻日本国大臣。由于对世界潮流较为了解,因此他主张推行了变法,曾经建议“整饬内政,酌用西法,修铁路,练水师,兴商贾,走强国富民之路。”可惜没有被采纳。
黎庶昌不仅在地理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是十分惊人的。黎庶昌曾在日本刻印 《黎氏家集》,收录黎氏诗词古文集40余卷。他的《卜来敦记》《访徐福墓记》《游日光山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在当时文坛上,有“南黎北薛”之称,南黎就是黎庶昌。《中国文学史》对黎庶昌的散文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晚期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另外,他在日本编纂的《古逸丛书》,集考据训诂之大成;《谈天汇志》是对沙滩天文学、历法学的总结。
除了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之外,同时期的沙滩村还出现了一大批的文人学士,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清朝,沙滩村的文人一共写下了221部著作,占据了同期贵州总量的三分之一。
重视文化教育。沙滩的成功,离不开文化和教育。而沙滩黎氏家族在重视文化方面的表现有两点,一是开办私塾,形成了累世耕读的家风;二是形成了藏书的习惯。第一点在上文中有所介绍,这里就不再多说。关于藏书,似乎也是沙滩人的爱好。黎黎恂在锄经堂中藏书万余卷,是贵州第一位私人藏书家。郑珍曾创设“巢经巢”书室,积累书籍四万多卷;莫友芝和“影山草堂”书楼,有藏书六万多卷,为江南著名藏书楼之一。黎庶昌设拙尊园藏书楼,藏书七八万卷之多。
黎庶昌在日本期间,不惜以重金求购中国失传而流失到日本的旧籍,最终得到了26部、200册书籍。莫友芝任扬州书局主校刊时,推辞李鸿章和曾国藩的邀请,到江南寻找文宗、文汇两阁被焚后散失的图书,最终风寒去世。曾国藩率数百人祭奠,写下“京华一见使倾心,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平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吊诗人。”的挽联。
黎氏讲究耕读为业,也就是讲究安贫乐道的精神。黎氏子孙虽然后来基本都能够走向仕途,但是最终都回归乡野。郑珍晚年,贫病交迫,食不果腹,依然钻研学问,写诗作画。莫友芝成年后,担一家30口重担,但却制定家规,要求家人勤俭清贫。
如今,沙滩文化早已衰落,后继无人,但是沙滩文化的影响已经不能抹去。走进沙滩村,会看到这里田园阡陌、流水潺潺、竹林掩映、杨柳婆娑,人们有“江桥春柳”“月浦渔歌”“琴洲夜月”来形容此地的风景。这里还保留有黎太孺人墓表、郑珍墓、禹门山摩崖、黎庶昌故居、锄经堂、大悲阁、王氏古宅等遗迹,供人们怀念先贤。
欢迎大家关注“黔方胜境”,小编致力于宣传贵州风景、文化和历史,尤其是重视对小众景点、免费景点的介绍,帮助驴友避开拥挤的人潮,探索大自然的秘境。如果需要制作旅游攻略和路线、跟团旅游、户外徒步旅游、定制旅游出行、预订酒店也可以联系小编。小编微信:songwain(添加请注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