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洪渡河畔有一个古寨,山环水绕,是全国唯一的仡佬保护村寨

旅行   旅游   2025-01-06 08:50   贵州  

洪渡河,是贵州一条重要的河流。河流全长205公里,从正安县发源,流经了湄潭、凤冈、务川、德江,最终在沿河县洪渡镇汇入乌江。洪渡河流经了贵州喀斯特地貌区,因而十分湍急。其两岸壁立千仞,蔚为壮观,而河谷河水清涟。

洪渡河最美的一段在务川县,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点就是丰乐楠木吊桥。吊桥位于丰乐镇楠木村,这座吊桥长166米,高86米,修建于2001年。楠木吊桥一端高悬于绝壁,一端固定于险坡,人行桥上,晃悠闪烁,如在云端空际,凭栏远望,满目河谷风光。


如果楠木吊桥吊桥是洪渡河惊险壮丽的代表,那么龙潭一带就是温柔的代表。洪渡河流到县城附近后,逐渐从湍流变得平缓,并且在县城东几公里的地方形成了一个1200平方米的深潭,当地人称之为“龙潭”。

在龙潭的两岸,绝壁临江高耸,奇特的怪石奇峰仿佛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与水泥砂浆浇铸而成。游客可以乘船游览两岸的风光,真如“水上石林”。其中一处被命名为“天主坳”,此地仍有八座酷似八个人跪拜的石山,很像天柱。而这里附会了仡佬族九重天的传说,因此该石山又被叫做“九天母石”。

在“九天母石”的对岸,就是务川县著名的古寨——龙潭古寨,这是一个仡佬族村寨。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只有55万人,大部分分布在贵州北部的务川、道真、石阡等县。根据相关学者研究,仡佬族在古代被称为“僚人”。到了近现代,由于黔北地区的开发较早,这里的仡佬族基本已经“汉化”,从表面很难和汉族区分开来。

但是仡佬族毕竟是一个民族,具有自己特有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仡佬族是一个擅长冶炼朱砂的民族,朱砂就是汞,是中原王朝道士炼丹的主要材料之一。在武川县,已经发现了具有2000年开矿历史的大箐洞遗址。思州田氏土司曾经用务川的朱砂进贡。在上个世纪,务川仡佬族炼汞者达2000余户。

龙潭古寨,是中国唯一的仡佬族保护村寨。该村寨由前寨、中寨和后寨组成,各寨通过石板巷联系,有村民350多户。三面靠山,一面临河,可谓依山傍水。村寨中的老木屋错落有致,古香古色。寨内的石头墙、木门、瓦顶等保留了仡佬族的传统风格。龙潭古寨也是一个因为朱砂开采而形成的村寨。在明代,这里的朱砂开采到达了顶峰。

村寨的居民绝大部分为申姓,这里曾经出现了一位历史人物——申佑。他是明朝前期的人物,在1445年考中进士,随后进入了国子监。明英宗前期,宦官王振专权,权倾朝野,朝政混乱不堪。当时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立意改革,结果遭到王振的打击,牵连甚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而申佑则号召国子监学生联名上疏以救李时勉。最终,明英宗释放了李时勉等人,而申佑的义举也得到了朝臣的认可,《嘉靖思南府志》载:“申佑毅直敢言,不畏强侮,立朝忠谠,多所补益。每各道聚人言议事,公谈论辄进诸生讲经史疑义。”

申佑祠

1449年,明英宗北伐,结果遭遇了“土木堡之变”,20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瓦剌包围后,为了逃脱,就让申佑假扮自己。申佑便代帝乘舆,掩护英宗逃离。但是最终明军惨败,申佑被杀,明英宗也被俘虏了。1450年,代宗朱祁钰表扬忠烈,为申佑殉国褒显,赐恤荫,建祠于思南府(今思南县)和务川。务川的申佑祠位于县城以北的波罗山麓,这里不再仔细介绍。

在龙潭古寨中也建设有一座申佑祠,这是当地后裔自发组织建造的。祠堂是一个三合院建筑,中间为正殿,两边是厢房。正殿里有申佑的灵牌位以及祭祀的香炉,厢房记载的是申佑的事迹以及朝廷的褒奖。正殿两边有楹联“一品人忠臣孝子,二桩事耕田读书”,这句话也是当地申氏族人的家训。

走进龙潭古寨,不仅可以欣赏洪渡河的喀斯特绝美风光,不仅可以了解仡佬族的历史,还可以领略当地特色的民俗。这里建设有印染工坊、美食工坊,可以让游客切身体验龙潭居民的传统手工艺和美食制作。

龙潭古寨过去默默无闻,现在也逐渐有了一些招牌。2010年,龙潭古寨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列为全省20个民族文化重点保护建设村之一。

欢迎大家关注“黔方胜境”,小编致力于宣传贵州风景、文化和历史,尤其是重视对小众景点、免费景点的介绍,帮助驴友避开拥挤的人潮,探索大自然的秘境。如果需要制作旅游攻略和路线、跟团旅游、户外徒步旅游、定制旅游出行预订酒店也可以联系小编。小编微信:songwain(添加请注明来意)。


黔方胜境
贵州旅游攻略,贵州全景人文。全面,深度地介绍贵州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旅游线路,提供旅游咨询,攻略制作,跟团包车,私人定制,户外探险,酒店预定,路线设计等旅游服务。关键词:贵州旅游,贵州风景,贵州民族,贵州包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