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凸河,珠江流域红水河支流濛江支流,河流长128公里,发源于长顺县,流经长顺县、紫云县、罗甸县等县,在罗甸县油闹乡打告村油然附近注入濛江。格凸河周边有大量的溶洞、天坑、天窗、盲谷,可以说是“喀斯特的博物馆”。目前,这里只开发出来了一个景区,也就是“格凸河”景区。
大穿洞是喀斯特景观的入口,这个天窗高116米,宽25米。这里栖息着10万只燕子,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的早上和晚上在洞口翻飞,这种万燕归巢的景象十分震撼人心。因此,人们将这里称为“燕子洞”“燕王宫”。
大穿洞
到大穿洞中,可以到地下可从洞中涌出,十分汹涌和湍急。游客则在悬崖上的栈道上行走,看起来十分惊险,但一点也不危险。在洞内,真感觉大自然之神奇,而人类之渺小。
经过大穿洞之后,就进入了山体内部,里面有巨大的天窗或者竖井,被称为“通天洞”。它深370米,宽200米,是中国最深的竖井,十分壮观。游客需要从这里向上攀爬才能到达穿
通天洞
穿上洞是一段古河遗址,由于河流不断侵蚀,河道下沉,穿洞就保留在了半山腰。穿上洞有70米宽,50米高。在秋季到春秋的这半年的早上8点到9点之间,太阳光会穿过穿上洞而照耀在格凸河之上,神奇而瑰丽,被誉为“天神光”。
穿上洞
如果攀爬到穿
苗厅
格凸河一带生活着一支古老的民族,流传着“亚鲁王”的史诗。2011年,“亚鲁王”被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格凸河岸边就有一个苗寨——大河苗寨。苗寨峰林环绕,依山傍水,其吊脚楼保存完好。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格凸河景区内部住宿、餐饮的一个重要景点了,这里还经常举行上刀山、下火海等苗族习俗表演,让游客大饱眼福。
大河苗寨,恰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里有良田、屋舍、小河、竹林,游客可以乘船到此,配合以大穿洞的喀斯特景观,那不正是《桃花源记》中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大河苗寨
这里的苗民还会一种特别的技能——徒手攀岩。他们会攀爬到上百米的悬崖绝壁上,整个过程只需要20分钟。据说,这里的居民需要到悬崖上掏取燕子的粪便作为废料,久而久之就锻炼出了这种“飞檐走壁”的“绝世轻功”。游客只需要进入穿洞景区就可以欣赏村民的攀岩表演,他们被游客称之为“蜘蛛人”。
“蜘蛛人”
格凸河的苗民实行的是悬棺葬,因此悬崖之上会见到许多的古棺。尤其是天星洞中,有悬棺104口,其中保存完好的有40口。想要将棺材带到悬崖之上,就需要背尸人。他们会徒手攀爬到悬崖上安置棺材,其技能充满危险,因而其职业备受苗民尊重。
悬棺
格凸河景区的通票是150元,包括门票,以及船票、观光车票、蜘蛛人攀岩表演票。景区内部有农家乐,可以品尝羊场狗汤锅、布依龙豆鸡及紫云米粉、酸菜粉、丝娃娃、红茹片、油炸耙、坝羊豆腐干、麻石沙狗肉粉、丰老三炒狗肉等当地的特色美食。
格凸河周边,还有大量的喀斯特景观没有开发,例如中洞,位于紫云县水塘镇塔井村,丛山之间,海拔约1800多米、接近山顶的洞穴里,住着20户苗族人家,共七十多位苗族人。他们的栖身之地叫“中洞”。这个洞穴115米宽、215米深、50余米高,据国家旅游局考证,曾是亚洲现存惟一的“穴居部落”。中洞苗寨居住著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20户人家,几乎都是都是苗族人,至于为什麽这里会被称为中洞,主要是附近还有一个上洞和下洞,都曾经是苗民居住过的地方。目前,中洞苗寨居民已经搬出洞中。
中洞苗寨
银山白苗妖岩河风光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羊场境镇内,属于格凸攀岩圣地——银山喀斯特裸岩片区,距紫云县城只十八公里。银山村位于紫云县水塘镇,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有水质清澈的妖岩河(格凸河上游)穿村而过,河岸还有两个少数民族村寨,即风景秀丽的布依族村寨“打卧”,和一个居住着43户亚鲁王部族后裔系列分支的白苗村寨“妖岩”。
银山白苗妖岩
天星谷,位于紫云北部的四联村和梨树关村中间,是贵州经典的徒步线路,徒步路线10多公里。路线上共有6个穿洞,每个穿洞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探索价值。这里有丰富的岩溶地貌,有沙砾、穿洞、暗河、天生桥及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等,脑洞大开的徒步爱好者将这些景观取名为“绝境沙丘”、“诡谲星城”、“海盗营地”、“刀锋走廊”和“太阳大厅”等。
天星谷微探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