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100000女性的自我
得知大宝逃学的消息时,他第一次休学的阴影突然再次袭来,我彻底慌了。
大宝出生的时候,孩子的爸爸在外地上班,无暇顾及家庭。在大宝3年级时,因为生意失败回到了家。
那个时候,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业经常不能及时完成。我们都以为是孩子不认真,只是一味地催促他。
到了4年级分班后,我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对劲,变得很敏感,总说同学欺负他。
本来应该安慰他,但是爸爸采取了打骂的方式,让孩子的心情变得更糟。从一开始不去学校上课,到请假在家,再到休学。
与小儿子的没心没肺相比,大宝对学习的态度是不用我们操心的。
他对自己有高要求,所以学习很用功。他也很聪明,有的问题你一点拨他就懂。
对于这两个不同性格的孩子,我会有“不是一个妈妈生的”的错觉。
但就是这样一个上进的孩子,竟然不想去上学了。
大宝4年级时因为厌学休学一年在家,5年级重返校园上课。这期间,他适应得很好,然后我也开始在附近找了一个工作。
但是当我以为生活步入正轨时,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宝又开始不去学校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崩溃,我想不通,还有一个月5年级就结束了,他怎么就坚持不了呢?
经济上的压力、亲戚家人的不理解,还有老公也怪我太宠孩子了,不读书没什么,大一点让他去当个学徒,有门手艺就行了……
各种声音压得我喘不过气,有苦说不出,有一种很强烈的无力感。
我感觉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难道要再次辞职在家陪着他吗?
我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休学前,我因为工作比较忙,让孩子爸爸去管孩子,心里想着会慢慢变好的。
但是,大宝的厌学情绪越来越强烈。
现在回想起来,大宝那一晚的遭遇又一点一点出现在我的脑海,至今心有余悸。
想想孩子无助的样子,我的心都碎了。
那天晚上7点多了,我还在公司加班,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才知道大宝走丢了。
当时,大宝没去学校上课,怕被打,不敢回家,就想着到公司找我。
结果走反了方向,怎么也找不到去我公司的路。他吓得不知所措,只能在路上边哭边走。
幸好被一位好心人收留,也记得我的电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见到孩子的那一刻,内疚、后悔、自责一起涌上心头。
和失去孩子相比,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那次之后,孩子就请假在家了。
但这期间老师的家访、家人的指责、经济的压力,加上孩子的埋怨都让我崩溃。
老师为了不影响她的KPI,不辞辛苦地劝儿子回去上学,直到劝说无效就提出了休学的建议。
家里人不理解,说这孩子废了,不上学还能干什么。
大宝也冲我发脾气,嫌弃我对他的关心不够。
我每天过得很焦虑,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晚上也睡不着,经常半夜起来望着窗外偷偷地哭。
我真的不甘心,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白天不敢出门,只会躲到奶奶家。
无奈之下,我决定辞职陪着他。
我带着大宝去专科医院做测评,医生觉得孩子没问题,只写了个疑似焦虑的诊断证明。
后来,大宝的休学手续办下来了,我的时间多了起来。
这时,我偶然间走进了《智慧妈妈成长营》,接触了初级和内在小孩的课程。
我认真听了老师们的课,做了一些尝试:
孩子在家总是偷偷玩手机,我很担心他沉迷。但自从我允许他玩手机后,他反而自律了。
不仅玩了手机后能按时睡觉,甚至手机在手也不会一直玩。
过去,我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自从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后,孩子自信心倍增。
他有做美食的天赋,我就鼓励他动手,看到成品我会给他捧场。
过去,孩子连商场的手扶梯都不敢走,我们不能跟他提学习和学校。
他把自己封闭起来,成了“社恐”,自从我减少了唠叨,带着孩子走出门散心后,孩子逐渐打开心扉。
我看到了他眼睛里有了光,虽然还有些许黯淡,但至少有了希望。
他会跟我去图书馆、书店,去少年宫学习公益的沙盘课,去爬山,骑自行车,甚至主动要去学校接弟弟放学。
大宝的变化让我喜极而泣,我理解了爱玲老师说的“陪孩子长大的过程,可以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的意义所在。
上完初级课程,我觉得大宝终于走上正轨了。
但因为认知有限,要走的路还很长。
就像这一次,我再次面临孩子看似毫无征兆地厌学。
正在无计可施时,我看到了桃蜜群里发布的智慧妈妈中级课程招募,没犹豫就报了名。
虽然我心里也没有底,这次的课程能彻底解决大宝厌学的问题吗?但我只能往前冲,以寻求出路。
当明明老师在采集团体个人信息时,我终于撤下了坚强的面具,在她面前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肆意表达着内心的委屈和痛苦。
起初,我在群里默默潜水,但通过老师的分享和同学们的聊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接纳和包容。
我也慢慢感觉到,虽然我在他身边,孩子却依然孤立无援。
就像明明老师总结的:
1.没有原因,没有前提条件也可以让自己开心快乐。
2.说到悲伤难过的事情,自己反而在笑。
3.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时间就往前冲,就想着给人家解决问题。其实,可以让自己慢下来,停下来感受一下。
当我们以为给别人共情和理解时,他们反馈的结果和却我们想的不一样。
所以,我对照了一下,自己的问题瞬间浮出水面。
为了大宝的事,我不敢松懈和快乐。当我习惯了痛苦,就麻木了,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感受。
我只想提供答案,而大宝需要的是共情、理解和接纳。
找到了症结,我又和老师、同学面对面地交流,学会了对症下药。
一是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学习了中级的团体课后,再次碰到孩子的情绪问题时,我首先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
然后停下来问问自己,这个做法是延续旧模式,还是打破旧习惯,去迎接新模式。
二是如何察觉自己。
有很多问题并不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在父母。
比如孩子撒谎,可能是父母脾气急躁,经常对孩子发泄情绪。也有可能是父母不接纳,经常惩罚孩子,给孩子贴标签。
有时候父母越打骂,孩子越胆小怕事。
孩子越无法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接纳,越有可能将撒谎当作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爱玲老师说:谁痛苦谁改变,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
她教我们利用空椅子练习和父母对话,尝试疗愈自己。
爱玲老师说我很有力量,鼓励我根据自己的直觉去做。需要陪伴的时候就找人陪伴,不要压抑自己。
我听完后很是感动,好像是第一次被支持和肯定。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开始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情绪表达方式。
我学着去改变,修复自己的不足之处,从童年阴影里走出来,不再过度逼迫孩子。
三是如何降低期待。
当初我也想让老公分担一下,但我一想起他的原生家庭也很头疼。
大宝出生后,他在外地做生意赔了钱,借的钱也还不上。我想让他放弃,他不肯。
他想向自己的父母证明自己能行,所以死要面子硬撑着。
我就带着孩子回了老家,但是一边是不上学的儿子,一边是挑剔、说话刻薄、没本事却想说了算的丈夫,心里仍然忐忑不安。
因为对老公很失望,我无数次想离婚,在孩子休学时提过一次,但大宝不同意。
我害怕大宝会做过激的事情,所以离婚的事没有再提。
爱玲老师开导我,离不开肯定是有没看见的需求在,那就努力成长自己积蓄力量,把他当成合伙养娃的人就好。
通过智慧妈妈中级课,我也觉察到了我把很多对爸爸的印象投射到了老公身上。
当妈妈把自己过得苦大仇深,孩子很难开心,家庭也会处于内耗状态。
我总想着要改变老公和孩子,结果除了自我感动,并没有奇迹出现。
在成长营里,我逐渐明白要从内耗中解脱出来,与自己和解。
与自己和解,从放下执念开始。
比如面对工作和陪孩子没法兼得,学习课程前我会很纠结,学习课程后,我接受了这种现实。
我可以不用二选一,下班也可以陪伴孩子,和孩子有专属的亲子时间。
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好园丁的工作,静待花开。
相信孩子内心能量攒够了,自己会主动站起来。
比如面对叛逆的孩子,我总会怒火中烧。
但学完课程,我认识到青春期的孩子因为体内的激素不稳,容易有矛盾加剧和情绪化的表现。
所以,我现在更能接纳孩子的一些问题。让我很欣慰的是,孩子冷静下来后都会跟我道歉。
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第一次听到了家族天花板和代际传承这两个词。
听课前,我感觉家庭传承给我的都是一些负面的影响,现在反而能看到很多正面的东西,比如父母从爷爷那里学到了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我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坚韧的性格……
除了这些,我也改变了一些强迫症心理,比如孩子背诵时可以不用规规矩矩地坐着,没钱也可以有开心的活法。
允许孩子躺平,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当孩子需要时积极给予回应。自己给不了爱和没有能力的时候,就选择闭嘴。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自己,只影响而不是去改变他人。
当我的认知开始改变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也理解了家庭关系和谐对孩子的重要性。
其实,我一直认为老公在拖后腿,但学习了中级课程后,我明白了老公被原生家庭伤害过。
他语言刻薄、表现得很强势,其实就是一只纸老虎一样,一戳就破。他更像一个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却常常要不到糖吃的小孩。
想到这里,我放下了很多对老公的怨恨和要求。
老公做家务的时候,我会主动夸他。如今,他越来越喜欢参与到家里的事务中,对孩子的态度也大有好转。
我意识到放下执念不仅不影响好妈妈、妻子、女儿的角色的发挥,还会锦上添花,利用自己的磁场滋养家人。
所以,女性多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找到“为自己”和“为孩子”的平衡点。
这样,我们才能在“温柔有力”的管教中,培养出有松弛感的孩子。
今天的分享,来自老学员玉丽。
她的经历,其实不是个例。
学员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遭遇,但有相似的心境。
这几年,因为孩子休学而把自己搞疯的家长比比皆是。
时代已经发展,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很多变化,而有些妈妈还停留在过去。
孩子用自己的病,向妈妈们发出了求救信号。
但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允许自己走点弯路。只要愿意接受变化,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一切都不算晚。
我们希望和你一起开始学习的旅程,给孩子,给家庭,更给自己一个灿烂的人生。
在桃蜜心理成长营购买的课程,初级课程永久回听
中级课结束后半年内可回听
回听的方式如下:
1、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桃蜜心理成长营”。
2、点击右下角菜单栏“已购课程”,就能看到所有桃蜜课堂的已购课程。
将公众号“置顶”
更方便参与课程以及回听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