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感疗法的角度再看张沛超老师的创伤治疗思想

文摘   2024-09-24 20:12   广东  

创伤工作被戏称为心理咨询工作中的“骨科”,以硬核著称。

很早就看过张沛超老师有关创伤的两篇文章,与郑琛老师的两篇解读,当时只觉云里雾里。借助自己这两年学习、体验、使用体感疗法(SOMATIC EXPERIENCING,简称SE)的经历,忽然有点回过了神,想尝试使用这些体验再次出发,再次探索那几张硬核又难懂的模型图,以此文为记录。

对于张老师、郑老师的文章,以及SE的介绍请看文末链接。

简要介绍一点:SE是一种解决创伤后压力反应的短期自然主义方法。发展基于创始人比德莱文博士(Peter Levine)对野生动物的观察;他深入考察野生动物如何运用天生的内驱力,来调节并中和与防御性生存行为相关的高度唤起状态。体感疗愈使创伤症状回归平常, 限制唤起, 并为化解应激反应( activation)和疗愈创伤提供所需的步骤。

所以SE看待创伤:创伤源于神经系统的反应,而非某一事件。创伤处于神经系统中,而非事件中。

也就是外在事件引发了一个人的内在反应,而这可能是一个过度的反应。外在事件只是一个扳机,个体的内在程序才是创伤的核心。

举个例子,从战场上回来的老兵,即使听到关门的撞击声、鞭炮声等突然、刺耳的声音,也很有可能按照听到枪声那样反应,这也是PTSD最初被称为“弹震症”的原因。

动物也有这样的反应,例如“惊弓之鸟”。受过箭伤的鸟,即使听到弓弦拉动的声音也会被惊落,彷佛再次中箭一样。这一点上,人与动物的生物性反应基本相同。也是“三体脑”中爬虫脑被高度激活时产生的战/逃 僵/瘫反应。

所以一个人/动物,会产生创伤反应的前提,是因为曾经受过伤,这个“怎么受伤”的经历被个体牢牢记住,并且会有几个关键元素会被体验为受伤的前兆。比如弓弦声,类似于子弹、炸弹的声响。

这是五感中的听觉元素,也有可能是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比如车祸经历形成的有关创伤中,可能是看见飞快运动的物体,或是闻到汽油味或者火药味,某种眩晕的感觉等。伴随这些外部刺激,来访内在就有可能再次体验到创伤时刻的所有感受,即使ta可能正躺在床上,窗外一辆车疾驰而过或看见电视上汽车相撞。

张沛超老师使用的“杯弓蛇影”的例子说明了这个结构。


蛇:最初让人恐惧、造成创伤的东西。在t0时刻,S0情境当中,创伤形成。弗洛伊德也使用了“原初场景”一词来描述最开始导致创伤的场景。当然,这种创伤也可能是复杂性创伤,并非由单一的事件诱发,像是对蛇的恐惧,或许并非是直接被蛇咬过,而是长期生活或者甚至进化过程当中产生的机制。也可视为t0/S0

弓、影:墙上挂着弓(创伤体验诱发事件t1/S1),原本并没有直接对个体造成伤害。但是投在杯中的影子,则不只是弓本身,它还叠加了过去的蛇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t0/S0→t2/S2)。所以在此处,杯中的影带来了和蛇同样的恐惧和痛苦,过去的创伤在此激活(t2/S2→t1/S1→t0/S0)。这就是创伤之后,再度回到创伤“体验”的t2/S2。

t3/S3(移情情境):治疗中,杯弓蛇影的故事以移情的方式重现(t0/S0→t3/S3),而通过治疗师,来访者能够将这些不同的情境关联起来,看到其中的联系(t3/S3→t2/S2)。于是“来访在各个情境和时间都看到了蛇,才能够明白,那原来是自己的心”。也才能够将创伤情境放置回它本来的地方(t2/S2→t0/S0),蛇是蛇,弓是弓。

(引自张沛超博士心性工作室公众号《创伤的结构和处理——时间性、黑洞和“心”》)

而我在这里,想利用SE中的相关研究,先拓展一下从T0到T1之间,一个外在事件的发生,如何成为一个内部创伤,成为一个内部体验,一个内部的自动化反应被固定下来。

用一个“打手板”的游戏来试图说明这个过程。这可能是一个现在正在看文章的各位都玩过的一个游戏。两个人相对而坐,拿出相同的手,一个人掌心朝上放在下面,另一个人掌心朝下放在上面。下面的人要翻转掌心打上面人的手背。

玩过吧,很普遍的一个小游戏。注意你想到这个游戏,这一刻的身体感受、情绪感觉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想法?

1、如果身边正好有小伙伴,可以自由的玩起来,这是第一轮,你是打人的还是躲闪的都可以。凭本事凭反应。

注意你开始玩这个游戏,这一刻的身体感受、情绪感觉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想法?

2、好,第二轮,这一次你的身份固定了,是那个手在上面需要躲避的那一方,同时,你的手要固定在那,不能躲。

注意这一刻你的身体感受、情绪感觉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想法?

特别是拿出去的手和手臂上。

3、下一步,这个游戏结束,现在你可以想做任何你想做的反应,你想做点什么?报复回去?大吼大叫?赶紧给自己揉揉?向其他人抱怨刚才你被怎么对待了,让其他人来收拾ta?

4、你可以真的这么做,也可以想象中去这么做。注意你做完之后,和你手被固定在那眼巴巴看着自己挨打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愿不愿意再试一次?

重复1、2,在3的时候,你只能把手收回来放在身边,其余不能做任何事,标记为过程5,这一刻的身体感受、情绪感觉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想法?

不难猜,在你可以自由闪躲的时候,这个小游戏于你只是一个小游戏而已。

而当你就只能固定在那挨打的时候,这个游戏于你的感受就变了,可能变成了一个惩罚。

当1-2-3-4可以被运行的时候,这可能会被你感觉成“一个糟糕的游戏”,过程中有些不好的感受,最后还是撒气了,完型了。

而当1-2-5的时候,你会想再次体验这个过程吗?大概率不会。

一个人为的主动创造的小“创伤”就产生了,而“回避”作为应对策略也产生了。

SE中认为一个人遭遇强烈刺激的那一刻,“创伤”还没有形成,个体持续处在不安全体验中,无法向他人求助,也无法完成防卫反应,这一卡滞住的反应模式多次反复,最终才形成创伤。

“创伤的基本构造,包括过度应激、解离和冻结,都是基于捕猎者/猎物的生存行为而演化而成的。创伤症状是个体面对威胁时,高应激且未完成的生物反应被冻结在那一时刻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协助解冻这一冻结状态,助其完成,创伤便可被化解”                                                       Peter Levine

用一个图形来表示从T0到T1。


T0,应激事件,被“蛇”咬,并产生核心的感受

T01,经历应激事件T0后的自动化反应,包括战逃、寻求安全依恋等一系列过程,很考验支持系统的应对能力。比如说有没有逃离开“蛇”或打死“蛇”;跑开以后去找父母安抚,被父母更加紧张惊恐的状态被进一步刺激,还是被安抚下来带去医院治疗。

T02,创伤形成。应激事件的影响被自动化反应和寻求支持系统的效果加工,定型。即“影”。可以想象成,内在有一个类似公安的人脸比对系统,通缉犯的脸已经生成,每一个监控摄像头传回来的人脸画面都会自动和这张脸比对。

T03,应对形成。例如惊恐发作、暴怒、高机警、理智化、解离、冷漠、人际疏离、回避等等。比对成功会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T1,再次遭遇创伤触发事件,即看见“弓”投在“杯”中,那个弯弯曲曲样子。外部事件借由五感变为信息传递至大脑,信息与模板,“影”比对成功。

T11,“杯弓蛇影”事件中的惊吓与T0被“蛇”咬中的惊吓叠加,再次给自动化反应与支持系统上压力。

T12,再次定型。有可能泛化:夜晚喝酒太吓人了;也有可能被修正:没有蛇,该喝喝。

T13,基于T12的“影”强化或者减弱防御。

依此循环,T2、T3、T4、T5...

所以T1时刻,也不只是T1,T02同时被激活,怎么形成T02和怎么应对T02的过程一并被激活。经验浓度之高,速度之快, 迅速推动T1—T11的过程发生。

这个循环有可能导致来访者越来越不适应生活,也有可能消减T0的影响重新适应生活。

对接张沛超老师文章中的例子。来访者来见咨询师,在咨询室中被触发创伤,可能已经是T5了,那一刻咨询室咨询师这个新的环境,已作为T51中新的支持系统进入了循环。但来访可能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因为ta的内在,已经被唤起的T5时刻之前所有的过程所填满了,甚至外溢。来访此刻很快会处在T43的位置,启动应对程序。

所以每一次创伤激活都是全真,因为来访所有的注意力已经被过去的经验牢牢抓住,一叶障目;空间已经被过去的经验占满了,意识之中很难有现在在发生什么,好似回到了创伤中那卡滞停止的一刻。


举个SE个案观摩中观察到的过程(已隐去所有关键信息):

一次个案观摩中,来访者向咨询师讲述自己的原生家庭,咨询师(有家庭系统排列背景)邀请来访想象父母站在来访者背后,同时询问来访者的感受。来访很理智的开始描述:我有点...(情绪),因为他们曾经...的对待我,....

咨询师打断了来访的描述,说了这样一段话:请告诉我,你这一刻,在这里,做这个练习的感受就好,这一刻的感受。

来访愣了一下。


在这里,来访者很理智的讲述着过去所有经历、感受的时候,其实来访已经被过去牢牢抓住,失去了与咨询师的链接,自顾自的讲述了起来。

咨询师打断来访,并插入当下的时空:咨询室中,和咨询师一起再次体验这些经历,就在重塑来访者T51的支持系统中的经验。而且是在来访能意识到的情况下。

正是这里一点点的修正,把来访从内心现实中向外拽一点,加入一点此刻的现实,有可能促成T52发生轨道的变化。

T5处有个T50(资源性的临在感受)加入了T4到T0的叠加之中。给被“蛇”咬的场景中加入了根“棍”。甚至也不是加入的,而是帮助来访在被一叶障目的状态下,眼睛往其他地方挪了一点点。

这非常考验咨询师的临在能力。能做出这样的干预与反应,并且真的让这一时刻成为一个新的资源进入来访的体验,咨询师仅仅能冷静的站在旁边做一个“标准化”流程是不够的,咨询师需要跟来访保持着关系上的链接。

咨询师那一刻起码需要与三个部分保持链接:

1、来访的创伤状态(来访的心理现实)

2、自身被来访创伤带起的反应(自己的心理现实)

3、当下咨询室安全的环境(当下的外在现实)

也就是咨询师本身的这个漩涡图修炼的怎么样,能否涵容住来访的T0与自己的T0的同时,不会过快启动自己的应对系统乱动,即进的去呆的住;

然后又同时保持着与心理现实和外在现实同时的链接,没有被唤起的创伤淹没、牢牢抓取,即出的来。

咨询师本身对自己创伤的修炼,很大程度上影响与来访工作创伤可抵达的深度。“you jump,I jump”热情与激情,需要自身的修炼做支撑。




这一篇先写到这。为写这一篇,昨晚就睡了3个小时,此刻,注意啊,此刻,我正头疼欲裂。头痛把我从被兴奋一叶障目的状态中挪了挪。

“本文成文属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眺望,逻辑不清,思路也多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还望诸位看官多多指教。”

感谢我的各位老师、督导、咨询师与来访者,也同时拥抱一下自己。

若有需要补充说明,欢迎留言讨论。后面我也慢慢补与这一篇相关的东西。

创伤的结构与处理—时间性、黑洞和“心”

【张沛超】时间性、创伤与转化

时间的魔法士——从张沛超博士创伤治疗思想说起(上)

世界与世界的博弈——从张沛超博士创伤治疗思想说起(下)

体感疗愈——一种以内感与本体感为核心的创伤治疗方法


张沛超心性工作室
生命 • 心灵 • 智慧—来自资深心理咨询师张沛超博士的专业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