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火炬 生生不息
十年播种 终成硕果
他们根植实际 潜心研发
终谱成百万级别专利转让新篇章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科研之路
探讨科研价值
展望未来方向
近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郭盼副教授带队研发的“基于风速风向智能控制喷水方向和水滴大小的喷水装置”专利技术以1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重庆新锦盛实业有限公司。
无人机载喷水装置实物图
郭盼,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副教授,专利主要研发人。
罗海军,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专利研发技术顾问。
毋玉芬,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负责本次专利转让环节。
水到渠成:喷水装置的科研之路
“紧跟市场需求,
创造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
专利是在科研中产生的,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需要与市场相契合。“我们从来不是为了做一个专利而做科研,而是要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谈及装置研发的契机,郭盼提到,最初是为了解决河南濮阳供电局在复合绝缘子老化评估工作上面临的困境。
在供电局的输电线路上,绝缘子起到保障电力系统的绝缘性、防止电气设备的短路故障等作用,一般在分级喷水后通过微型数码摄像机拍摄高清憎水性图片,并使用憎水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老化评估。但对于架空线路上的复合绝缘子来说,如何在自然天气条件下实现对复合绝缘子的精准定位定量喷水是个棘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郭盼带领团队开始着手研发智能喷水装置。这一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项目初期,团队就遇到了许多难题——风速风向对喷水效果的影响是怎样的?如何找出规律?如何提高装置的精细度?……
机载设备高空喷水无人机实拍画面
面对这些难题,成员们不得不进行多次的实验,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吸取经验,不断地调整方案,以寻找最优解法。比如团队搭载了模拟自然天气的实验平台,借助平台反复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分析。为了使自动喷水装置高精度、集成化、小型化,以便于搭载在无人机上,他们对喷头进行了大量的筛选,通过不断的仿真、打板和调试来攻克技术难关。虽然多数喷头并不合适,但所有人都没有气馁,反而“苦中作乐”。郭盼回想起来依旧忍俊不禁:“成员们说要充分发挥这些喷头的价值,于是拿它们来浇花。”
研究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但他们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来打这场“持久战”,以乐观坚定的态度直面重重困难,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对待每一次实验,披荆斩棘、破冰前行。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数据分析,并从中归纳出一条条规律后,他们成功研发出了“基于风速风向智能控制喷水方向和水滴大小的喷水装置”。它能够搭载于无人机上,对架空线路的复合绝缘子进行精确喷水定位。同时,它还能通过实时监测风速风向来调整、控制喷水量,提高了喷水效率。
风速风向对喷水效果影响实验平台
这一技术创新实现了无人机高空作业对复合绝缘子憎水性的有效评估,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财力成本。罗海军高兴道:“我们创造出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在这样的条件下,虽然没有刻意宣传,但重庆新锦盛实业有限公司了解到我们的技术契合他们的需求,很自然地就与我们团队达成了合作。”
无人机搭载喷水设备
奋楫笃行:以创促教、以创促研
师生共就:十年专利项目研发之路
郭盼透露,项目从最初的构想到最终的成型,大约耗时十年,这其中的每一步都凝聚了团队的汗水和智慧。专利项目研发的这十年,是社会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研发成果不断进步的十年,更是参与项目研究的师生实现个人成长的十年。
“科研项目不仅是科研工作的推进器,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罗海军说道。一方面,参与研究的学生们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科研设施、资金支持及全方位的创新平台,接触到更好的资源,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反复实验、仿真、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不断试错,自己的能力与心态都得到了锻炼。
装置研发的过程中,虽然具体的思路及实验方案是由老师定下的,但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学生的执行与协作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项目的研发时间很长,在这期间,学生们不断接力,努力打磨与完善项目方案。罗海军笑着回忆道,“我们的学生努力且踏实,他们的参与加快了项目的运行速度。”
研发过程中,团队与多家电力单位深入合作,收集不同需求。在此期间,郭盼带领学生参加了“互联网+”大赛,师生根据需求共同探索,推动了装置的迭代。她表示:“决定参加比赛,更多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赛来获得肯定和信心。”这也是学校在推动以创促教、以创促研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的展现。
“让科研成果落地”
专利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形式,包括授权使用、转让、入股等多种使用方式,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作考量。在喷水装置专利技术主要应用的电网领域,由于先前使用的复合绝缘子使用时间较长,面临着老化、需要更换的问题,使得市场对这项专利技术的需求较大。
因此,在学校科研处的鼓励下,郭盼及其团队综合考量、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专利转让。这是最符合该专利实际情况的运作方式,有利于实现专利价值的合理转化和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我们团队希望专利可以实现产业化应用,帮助有需要的人。”
“专利转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三位老师提到。首先需要确认专利的权利所属人,并由所属人出具授权书。随后,通过专业事务所进行专利代理,将授权书及公司营业执照等资料提交至专利局,经过大约10个工作日的审查,决议通过后,专利局再发放专利手续变更证书,完成专利转让。罗海军解释道,“其实专利转让过程可以视为知识产权商品化的过程,买卖双方是在专利局这一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认证下进行交易的。”
机载设备地面喷水检测实验
转让过程中,专利转让的定价是一个极为关键且复杂的环节,其中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郭盼及其团队通过预测专利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取其百分之十来进行定价。
团队是首次进行专利转让,对于转让流程、合同签订等问题一无所知,但多方力量为团队提供了帮助。尤其是科研处的李秉祥老师,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不仅提供诸多实用的办理建议,还贴心为团队准备了一些相关模板,有效推动专利转让手续顺利进行。同时,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领导也在合同的细节上给了许多实用的建议,确保了团队的权益最大化。毋玉芬直言,“可以说,在这次专利转让中,学院、科研处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本次专利转让的成功彰显了学校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高度重视,激励全校教师的科研创新活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
赓续传承,展望未来
“持续深化探索,力求实现早日突破”
专利的成功转让是对团队人员辛苦付出的肯定,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扎根科研的决心。
“我们绝不会停止科研的步伐。”郭盼表示,自己和团队将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的相关研究,让科技更广泛、便利的应用于实践中、生活中。据悉,除此专利项目外,郭盼团队目前进行的项目研究是“放电检测”——在电网运行中,通过放电现象检测绝缘部件老化、损坏的具体位置,以便更换。
最后,对有意向参与科研的同学,三位老师鼓励道:首先,要不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其次,要多与老师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创新;最后,要多做实验,不怕试错。
他们于方寸之地潜心研究
他们为创启未来努力奋斗
如灯照亮一隅 指引我们走向前方
亲爱的CNUers
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
在滚烫的年华
心怀热忱 沐光而行
为科技创新献出自己的力量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采写 | 晏丽珊 王可 孙康冉 文柳集
卢青青 黄镡毅 张淑婉 黄佳阅 余冉
排版 | 余冉
校对 | 晏丽珊 王可
执行编辑 | 雷倩 蒋欣文 桑嫣琪
责任编辑 | 胡帆 孙小珂
声明: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推送内容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其余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3-65362723。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