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观音岩驿站

文化   2024-10-12 00:00   浙江  
程联恒,仡佬族,贵州道真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楼上有雅间,油茶泡粑伺候您呐!”刚下车来到观音岩驿站上场口,一个同行的友人突然拉长了声音,来了一句不知是南腔还是北调的唱喏,让我们瞬间穿越到了百年前川盐古道上的驿站盛景。这里是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观音村的观音岩,位于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东坡、抗蒙遗址龙崖城脚下,川盐古道上最后的驿站!


旧时,大山里的贵州不产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盐,以及布匹、煤油、胶鞋等商品,自川渝地区运入,茶叶、畜禽、中药材等也需要运出山外售卖。据《南川县志》记载:民国26年至28年,南川出境笋子、桐油、茶叶、生漆、五倍子等土特产14.6万担,入境盐240多万斤。所有进出的货物,都由人力和牛马运送。挑担的货郎、背货的力夫和驮运的牛马,在崇山峻岭间负重前行,一步一步走出了一条沧桑古道,人称川盐古道。“一里三打杵,五里一歇场。”人们背运货物在古道上前行,每走一里路需要休息三次(休息时将用来支撑重物的工具打杵一端立于地上,另一端置于腰后下方,托负起肩背上的重量),每走五里路就得找个地方歇下来,解渴生力补充体能。与所有的古道一样,为了方便过往商贩歇脚,川盐古道每隔五里八里路,就会设置一个驿站,俗称铺子。观音岩铺子,就是这样的驿站。



观音岩,因观音庙而得名。在观音岩驿站下场口的外侧,有一处石岩,长七八百米,高三十余米,石壁越向上,越向外倾斜延伸,让石壁下方出现了一块干净清幽的福地。人们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庙宇,供奉观音菩萨,取名观音庙。观音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慈悲,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苦难的众生。观音庙地处驿站的进出口,过往行人多,香火旺盛,名声远扬。观音庙左后方是驿站,庙宇后边和右边是可以遮风避雨的岩壁,左边是进入驿站的古道,前沿的青石阶古道通往南川。几百年来,南来北往走亲访友的客人、渝南黔北挑运山货的力夫,还有官府差使以及达官贵人等,奔走古道,夜宿驿站,无一不到庙里烧香叩拜,以求出入平安,无灾无难。据当地老人讲述,观音庙主建筑是一个大殿,建于明代,石木结构,门框条石造型,殿宇墙身用粗笨的条石砌筑,大殿长宽各约十米,面积百余平方,青瓦盖顶,平檐翘角。庙宇山门在古道下岩口处,从山下的青石路前往驿站,踏上平路处就是。庙宇前方立有石碑一块,记载了观音庙的身世,遗憾的是文革时期与庙宇一起被毁,几条略显狰狞的岩壁石缝和几根破败的石柱石墙上,还残存着岁月的痕迹。如今庙宇早已不再,断壁残垣下,一蹲身穿红衣的大慈大悲观音菩萨,慈颜微笑,静坐于莲台之上,护佑着四面八方勤劳纯朴的人民五谷丰登四季平安。每年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方圆百里的香客云集于此,敬贡上香,祈祷许愿,兴旺的香火让观音庙和观音岩远近闻名。



观音岩铺子由一条老街组成,长约两百米,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青石板铺设的街面至今保存完好。街道两侧,是巴渝穿斗结构的双挑梁房屋,一层为茶楼、餐厅、客栈等,二层为客房,窗明几净,简朴与舒适共存,透露着薄凉旅途中最温柔的暖意,蕴含着疲倦奔波里最难寻的梦寐以求。七十多岁的谭朝忠老人回忆说:“观音岩最初有十七八户人家,可容纳过往客商四五百人住宿(那时是十余人同睡一间大铺)。小时候,每天下午五点左右,各路人马齐聚这里,人来人往,牛哞马嘶,热闹非凡。”他说民国时期,日本占领南川后,祖辈为逃避战乱,来到观音岩落脚,购房置地,营商为生。伫立驿站上方,青瓦屋顶层层叠叠,富有韵律地整齐排列;若有若无的炊烟袅袅上升,营造出远离喧嚣、恬静自得的闲情野趣。



驿站是古代传递文书、接待宾客、物资运输和来往人员途中休憩的场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许多古道驿站都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消亡,观音岩驿站保存完好,是南川境内仅存的驿站。驿站始建于元代,扩建于明清,兴旺于清代,见证过抗蒙战役、护国战争和剿匪战斗,从重庆到贵州,从贵州到重庆,往返的人们都要在这里歇脚、打尖、住店,是川盐古道的必经之路。古道自重庆南川往南而上,沿大铺子,到半河,经观音岩后一分为二,一方可以到达大有河溪坝,另一方过小河场,经炮台垭抵达贵州境内的三元场。观音岩驿站是川渝入黔必需经过的最后一个驿站,历经千年风霜雪雨依旧傲然挺立,沉重而浑厚,是历史与生命的见证。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南川东路清乡大队长张治安负责川黔交界上的治安和缉私任务,在观音岩后面的山茆上修建碉楼,驻军扼守,设立税务征收和缉私卡,管理一方。民国二十四年,经南川县衙批准,观音岩设立场镇,县长袁仁俊命名为“通经场”。漫步在历经千年沉淀的青石板街道上,在抗蒙宋军金戈铁马的不朽传说中,阴沉的天空下,清脆悠扬的马蹄声和荡气回肠的吆喝声,乘着黔渝先民智慧的清风,自历史深处传来,在耳畔久久回荡。



省道修通后,过往行人越来越少,观音岩驿站逐渐衰落在时代变迁的唏嘘中;高速公路建成后,热闹了千年的观音岩铺子,逐渐被世人遗忘,青石板铺就的川盐古道也淹没在丛生的杂草里。千年古道,历经多少王朝更替;百年驿站,见证几番世事兴衰。如今的观音岩驿站,只有四五户还留守在这里,其余人家都在南川、重庆等地务工、送子女上学,购房居住。他们走出观音岩,走向了城市的高楼和现代的文明,但他们骨子里并没有遗忘这片不败的故地,逢年过节都会回来,轻轻叫醒在岁月里小憩的乡愁。



十多年前,政府引进资金,对观音岩进行了开发,对驿站和古道进行了保护和修缮,打造了金佛方舟旅游项目,让驿站老街嬗变成了一条连接悠久历史、传承古老文明的通道。如今,观音村列入了重庆市历史文化名村,乡村旅游建设如火如荼,驿站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通过挖掘古道和驿站文化,建立了耕读书屋和驿站纪念馆,来这里游玩度假、品尝油茶糍粑等美食的客人越来越多,让人深信在不久的某个时段某些日子,当年的繁华就会再现。


走石街,住瓦房,沧桑驿站夜雨凉;品糍粑,饮油茶,峥嵘古道烟火长。抽空到观音岩驿站打尖,收集稍纵即逝的悠闲,装订一本不老的记忆。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关联阅读


行吟丨从溪流奔向大海

诗会丨以诗之名,为三清山抒怀写意

行走丨探寻伊朗丝绸之路驿站

行走丨驿站探秘

行走丨皇家驿站


中国旅游文学
没有文学,就没有旅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