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走势略有分化,沪指小幅收跌,创业板震荡回调、跌幅超2.7%,市场成交额缩量至1.1万亿元。今日公布的官方1月PMI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至49.1%,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主要是受春节假日临近、企业员工集中返乡等因素的影响;从分项指标来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49.2%,比上月下降2.3和1.8个百分点,产需两端均有所放缓。1月非制造业PMI为50.2%,较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总体继续保持扩张。春节长假主要落在2月,或将会对生产端形成一定的影响;在美国新政府加征关税措施落地之前,“抢出口”效应仍在,将继续对国内制造业景气度带来短期拉动效应;2月制造业PMI能否重回临界点以上,还需继续观察,国内经济总体延续修复的态势没有改变。春节后,随着两会临近以及稳增长政策持续出台,市场风险偏好或有望抬升,可适当关注红利+科技的哑铃型配置。
➤1月PMI数据发布
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总体保持扩张。
简评:1月受春节假日临近、企业员工集中返乡等因素影响,PMI同比增速较上月有所回落。具体来看,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回落。往后看,伴随政策支持的进一步发力、市场需求的进一步修复以及企业信心的进一步回升,制造业有望延续修复态势,并巩固经济复苏基础。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出炉
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310.5亿元,比上年下降3.3%(按可比口径计算)。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397.3亿元,比上年下降4.6%;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166.4亿元,下降3.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637.9亿元,下降1.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245.8亿元,增长0.5%。
简评:整体来看,2024年工业企业面临市场需求变化、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较前年有所下滑,但部分行业和企业仍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增长潜力。“两新”政策带动效果持续显现,相关行业利润改善明显。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以及工业品出口持续增加带动,消费品制造业利润也出现稳定增长。伴随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逐步落地,工业企业效益有望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指数化投资迎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1月26日,证监会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持续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包括积极发展股票、支持促进场外指数基金发展、研究推出多资产ETF、优化ETF注册发行安排等。
简评:《行动方案》是证监会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重要工作举措之一,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加快构建公募基金行业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协同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助力构建“长钱长投”的资本市场生态。
➤1月27日,A股三大指数下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250.60点,下跌0.06%;深证成指报10156.07点,下跌1.33%;创业板指报2063.82点,下跌2.73%;科创100报951.73点,下跌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