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中宁县余丁乡石空村老村部院子,一股香甜的面香扑鼻而来。揭开门帘,走进手工老面点制作间,村民正在制作当地传统面点——饦饹子、蜜转子、枣旋子、书本子馍。
▲制作传统面点
面饼里和上香油、蜂蜜、枣泥,然后圈成长圆形,手起刀落,切下的面饼翻转拿捏两下,一个蜜转子就做好了,随后面饼摆放到托盘上,放到老式烤炉里半个小时,一炉炉香甜软糯的烤馍就出炉了。
▲擀制蒿子面
在另一边的蒿子面非遗工坊里,工人们麻利地揉、擀、叠、切,不一会儿工夫,一个个面团就变成了一束束细面条,然后放在案板上进行晾干。“自从石空村的蒿子面和烤馍制作开始以来,我就在这里打工,每天可以挣120块钱。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补贴家用。”该村村民徐波说。
▲制作好的蜜转子
春节来临之际,石空村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本村实际重拾烤馍传统手艺,将村集体剩余原粮小麦磨成面粉,制作老味道面点,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到了新出路。
由于使用电动石磨磨出的面粉没有任何添加剂,加之蜂蜜和香油都是本地特产,全过程都是手工制作,做出的烤馍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天供不应求。一方面能够重拾蒿子面非遗手艺和烤馍工艺,另一方面也积极吸收村上闲置劳动力,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
“我们蒿子面和烤馍每天销售额在3000元左右,农特产品年销售额预计18万元左右。我们将继续加大销售力度,将我们的蒿子面和烤馍以及更多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石空村党支部书记董振国说。(信息来源:宁夏日报记者 蒲利宏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