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十二正经以外,人体还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统,就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我们的生命线,每天刺激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
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
每个穴位相当于“核反应堆”,一治就治一大片。经常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起到防治疾病,保卫身体的作用。
内关穴:养颜养心
内关穴属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笼统说是更年期综合症,或者亚健康。
中医认为:这个年龄段,是女性身体衰退的阶段。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三条阳经气血也逐渐衰退。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
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
外关穴:聪耳神穴
外关穴是三焦经之络穴,通于阳维穴,具有解表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不仅对急性腰扭伤有奇效,还对关节炎、颈椎病等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而外关穴具有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的效果。
这个穴位淤阻的时候,会引起耳膜弛缓不收,塌陷的耳膜无力恢复常态。外关穴在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
列缺穴:治落枕、偏头痛
落枕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苦不堪言。落枕还是颈椎发生病变的一个前期信号,经常落枕的人,如果不及时调理预防,多半会导致颈椎病。
列缺穴对于预防颈椎病有独到的效果。在人体上,列缺穴就是我们修复头部疾病的工具,主要治疗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疾病。
《针灸大成》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四总穴歌,其中一句为:“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这穴位来治疗和调节。
后溪穴:改善颈腰椎病
后溪穴最早出自于《灵枢本输》,是隶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中医认为:后溪穴具有清热利湿、宁心安神、通血活络的功效。经常刺激此穴,可改善颈椎疼痛、腰椎疼痛、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
照海穴:治疗咽痛
照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属阴跷,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为八脉交会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既补益又清热。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
经常刺激此穴,能激发肾中精气,引水液上行,滋润喉咙,虚火得到肾水的滋润则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
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刺激此穴,既可滋肾清热,也能让三焦功能顺畅起来。
申脉穴:温阳散寒
申脉穴隶属膀胱经,被称“阳中至阳”,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
人体受到寒邪之后会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以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刺激此穴,能够使患者体内的寒邪之气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也能恢复自身的阳气,改善腰背痛、腿痛等现象。
公孙穴:摆平脾胃疾患
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中医认为:治疗一切妇科疾病首先从脾胃入手。脾统血,主运化。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就会产生痛经,有时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
有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刺激公孙穴。能够补脾和胃、调心安神、疏导气血,滋阴降火,改善脾虚肾弱的情况。
临泣穴:升发少阳之气
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也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具有疏肝熄风,化痰消肿,缓解疲劳的作用。
带脉是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
足临泣主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解散肝胆郁结之气,经常点按会比专业的足疗效果还好。此穴还是女性朋友的福音穴,可治疗多种妇科疾病。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