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随火升降,火随痰横行!一个强效清热化痰方,把肺里的痰热清干净!
美体
2025-01-16 13:19
河南
中医学中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之说,《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今天给就大家分享一个中成药,可以清化肺中的热痰,从而改善热痰咳嗽。清气化痰丸出自明代医家吴昆《医方考》,由胆南星、黄芩、瓜蒌仁、制半夏、杏仁、枳实、陈皮、茯苓组成。具有清热泻火、理气化痰功效,可治疗因饮食不节导致脾胃痰湿不运,久而生热,痰热阻内清气不得上达而引发的耳鼻咽喉疾病。之前许多人阳了之后,身体恢复,但是还是见痰多、胸闷、咳黄痰。直到现在有些还有零星半点的咳嗽。再加上现在的甲流横行引起的感冒咳嗽。其本质的问题还是中焦脾胃失运,不能运化津液,风寒侵袭人体后化热,火邪炼液成痰。痰随火升降,火随痰横行。去到肺就会导致肺失宣降,去到胃那里,就会阻滞胃气下行,反而上逆引起呕恶。《医方集解》载:“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 处方 】 黄芩 (酒炙)100克、 瓜蒌 仁霜100克、 半夏 (制)150克、 胆南星150克、 陈皮 100克、 苦杏仁 100克、 枳实 100克、 茯苓 100克。陈皮则能入脾经、肺经,有效理顺中上两焦的气机,并能行气化痰;枳实则能行气宽胸。用杏仁、陈皮、枳实三味药,则主要在于调畅气机,气行则痰消;《伤寒论》的小陷胸汤与《局方》的二陈汤,前者重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后者重在健脾理气化痰。胸闷:肺有痰饮,痰饮之邪黏腻停滞,积在胸肺阻碍气机,会感觉胸口特别闷,有时候还会牵连心脏,感觉心慌气短,上不来气。咳嗽:就像胸闷一样,水湿痰饮是有形之邪,堵在肺里,会影响我们呼吸换气,气机阻塞,人就会咳嗽不止。要想缓解,就要清除肺中痰湿,清气化痰丸能很好地缓解这些症状。耳鸣:我们都知道耳鸣多与肝肾不足有关,其实还有一种实证的耳鸣。如果说你耳鸣的时候还头疼,头闷,咳嗽,耳朵里感觉发胀,胸肺总是不舒服,那可能也是痰多引起的,这类耳鸣要通窍化痰,可以参考清气化痰丸。它还能应对因痰热蕴于胃而导致的头痛失眠、口苦心烦、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情况。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医者俱乐部
每天分享精彩又实用的医学知识,欢迎大家关注!